直播觀影二十二(2 / 3)

必須得個趕緊去洛京了,目標除了為奇水學派的地位,也為了給自己謀得一把寶劍,作為他奇水學派的鎮派寶劍!

【讓我們最後再次感謝洛陽學宮和長樂學宮的地宮,保存下來了很多資料,連聖天子的美術課隨手課件都有。

來,讓我們看看大晉畫聖的《媧皇補天圖》、《羲和馭車圖》、《孟婆湯》、《麒麟百獸》……

人物、神態、背景,還有線條、色彩這些細節,以及珍貴的寶石顏料,幾幅畫,手裏沒幾個礦還真畫不起。

看聖天子的畫,在看大晉同時期往前的壁畫、漆畫,我們很明顯感受到一個巨大的文化藝術分水嶺。】

一氣嗬成的飄逸線條勾勒,墨色暈染,再以礦石顏料加以點綴。

不需要拿別的藝術品來對比,就活在大晉的人可以肯定,自己確實從未見過這樣美的畫作。

畫的手法到還在其次,關鍵是畫一放出來給人的氣韻就不一般。

威嚴又眼神慈愛的媧皇,駕著金車的羲和,無悲無喜盛湯的孟婆,還有麒麟百獸,人們幻想過很多他們的模樣,也有人試著雕塑、繪製,但從未有人能畫的如此細致,有不可冒犯的威嚴之氣。

看見畫上的祂們,才知道什麼人與非凡的不同。

本就喜歡藝術的第五胡休和第五隨豐都看呆了,心想可算明白“藝術”這個詞到底是個什麼形容了,就是用來說第五小白的畫作的。

說他是大晉畫聖,名副其實。

【大晉畫聖的含金量不止是這麼點,據史書和歸晉部傳說、草原神話記載,大晉和匈奴商討關市貿易和歸晉部定居問題時,聖天子曾為單於繪製一幅他的肖像畫,作為禮物。

聖天子隻和額爾特單於見了一麵,回去就畫出了一個意氣風發、拉弓搭箭射大雕的英武草原漢子。

額爾特單於據說非常喜歡這幅畫,隻有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才會把畫拿出來,給下麵貴族們展示一番,見者無不稱讚,都說和額爾特年輕時一模一樣,可見應該是還挺寫實的畫風。

在草原傳說裏,有人曾經得到了這幅畫,畫裏的年輕單於出來,幫著可憐的牧民趕走了盜匪。

隻可惜草原不比中原,遊牧生活不太適合畫的保存,我們至今都未曾見過那副《單於射獵圖》,不知道匈奴單於到底是什麼樣子。】

晉人並不好奇草原蠻夷什麼樣,還想知道有沒有其他聖天子的畫,他們想多看看神明的模樣。

當然,也有人有更高追求。

第五崇之久拉著小白,靦腆道:“小白,你知道的,你大哥我沒什麼別的愛好,就是喜歡騎馬,騎射雖然一般,但是禦馬的能力自認不俗……大哥很願意讓你畫我!”

求求你了,活這麼多年第一次知道畫還能好看成這樣,一定要給你大哥我畫一張!

這個要求很好辦,小白同意了。

“可以。不過沒有紙,我拿絲帛給大哥你畫吧。就是我現在手不穩,筆力肯定不如上麵那些。”

第五崇之輕快一笑:“沒事,你就給大哥慢慢畫,大哥回頭給你送彩色礦石,你人手不夠就讓求定給你打下手。”

求定委屈,“我也想要。”

第五崇之:“你小叔叔這麼小,一幅畫都不知道要畫多久,別累著他了,你的畫後麵排隊去。”

第五求定:“哦,好吧。”

大臣們:那啥,太子殿下,我們可以找聖天子求畫嗎?

【而看了上麵這些畫,我們就能知道聖天子“大晉美學藝術家”的頭銜從何而來。

聖天子在任的時候,硬生生的把大晉繪畫藝術、雕塑藝術提升了一個台階,昭明之前的藝術風格和昭明之後的相差太大了。

陳留王沉迷瓷雕,但他也自認自己的手藝隻能算是大晉第二,第一就是他的領路人,聖天子。

他是自己會畫畫、雕塑、燒瓷,還能教別人。

不但如此,他還把藝術和瓷器、紡織結合起來,讓藝術不止能欣賞,還能融入晉人的生活,能穿、能用,還能賣。

中原的商品從絲綢之路往西走,我們的瓷器、絲綢能被人家記住兩千多年,一直穩穩占據奢侈品榜首,因為真的都是藝術品!】

雖然見過了聖天子的畫作,大家承認真的看了驚為天人,但是吧,一想到他的本職工作是什麼,不少人還是對這個頭銜感覺很是奇怪。

而且這個絲綢之路已經之前聽後人說過了,是仝拾帶著開辟出來的,帶回來很多有用的東西,原來還用來做生意了啊?

冒昧的問一問後人,就外邊的人,買得起我們中原的東西嗎,是拿金銀銅錢來換,還是有什麼別的香料珠寶啊?

【“道宗源頭”和“道學家”這兩個頭銜我們放在一起講。

眾所周知,大家公認的現在道教源頭是道宗八門,道宗八門是齊王傳道的諸學生裏,後來自己出來搞教派的,而齊王的修道源頭就是昭明元年進京朝賀時候聖天子給他傳道。

從現在一點點往上推,聖天子這個道宗源頭名副其實。

而給齊王傳道的聖天子,十幾歲的年紀,就能有自己的道學思想,並且寫出《道經》,七十歲退位的他在大晉的最後十年,一直也都在潛心修道。

盡管他自己沒有廣招門生,但他本人對天地,對萬物,對人和人的思考,一直也都在他的政治舉措中有所展現。

一個最基礎的,看見一顆被砍掉的樹,我們就會想著要種幾顆來彌補回來,我們天生就有的環保思想,這就是沿襲了聖天子“取之萬物,回之萬物”的觀點。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聖天子對天地萬物都過於公平,視角特別宏大的原因,他看的不止是晉人,甚至不止是人類這個族群。

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受到的聖天子影響實在太多了,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關心自己,關心家人,關心國家,甚至有閑心關心其他的土地上的人,以後還要關心地外的一切。

這種過於“主人翁”的精神,真的是隻有我們才有的。】

聽不懂的晉人麵麵相覷,而聽得懂的,對這些也不是很明白。

關心自己、家人、國家,都沒錯啊,但是外麵的夷人,這有必要關心嗎?

而且僅僅是一個“關心”的念頭,為何又值得你們後人如此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