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桑靈山(1 / 3)

楔子:十六年前,天下第一魔教出現一代天才教主,名謂應天梟,此人不僅武功高強,且善於籠絡人心,深賦謀略,魔教在其帶領下如日中天。

一改往日散漫之風,行事低調,教內等級森嚴,並且在各地廣納徒眾,甚至江湖之中一些鼎鼎大名的魔道人物,也拜在魔教門下,甘願為魔教效力。

在吞並眾多中小門派之後,此教成為雄踞南疆,並且能與中原各派相抗衡的魔道勢力,但是在應天梟的強力約束下,魔教眾堂口均未與中原各派發生衝突,直到當年中秋之夜,魔教一改往日行事風格,竟然直接攻上太穀火鑒派,屠盡穀中近千弟子,無一活口,並以此為據,向中原各派發起挑戰。

五日後,火鑒派殘餘弟子趕到泰山隱宗求助,希望借助正道大派之力擊退魔教勢力,不過隱宗宗主隱靈子認為事關重大,應召集各派商議,便向各大派發出加急密函,召集天下勢力上泰山商議對策。

得到消息之後,正道三宗十二派掌門快馬加鞭趕至泰山,緊急商議之後決定成立正道聯盟,各派掌門一致推舉隱靈子為盟主,固守泰山,以逸待勞,靜等魔教來犯。

重陽之節,魔教教主於泰山腳下插下太穀火鑒靈器並揚言道隻要三日內交出火鑒掌門齊峰,退下泰山,可以留正道眾人一條活路,否則就攻上泰山,毀隱宗於泰山懸壁峰。

得此消息正道各派人心惶惶,有人認為魔教如此猖狂,隻要聯盟上下一心,定要魔教有來無回,也有人認為交出齊峰,免正道千年之災,一時間難以定論,然而魔教所給期限將至,各派弟子均各自為戰,聯盟已名存實亡,要如何抵擋魔教大軍,隻能靠隱宗一派之力,已是難上加難。

果不其然,三日後魔教如約而至,一路勢如破竹,攻上泰山,隱宗雖為千年大宗,但麵對眾多的魔教徒眾,仍無能為力。

此時應天梟下令兵分兩路,一路將正道各派圍於泰山主峰隱靈殿中,一路隨他搜查泰山各處,務必生擒火鑒掌門齊峰,正道各派已到生死存亡的時刻。

就在魔道眾人以為勝券在握時,在泰山懸壁峰下受到阻礙,而阻擋眾人的隻有一人,持三尺木劍,三劍封退應天梟,警告魔道眾人就此下山,可既往不咎,否則驚擾劍堂各祖師,定叫魔道葬於泰山之上。

應天梟此時已經重傷,隻得開口說了一句:“師兄…。”便不醒人事,後來魔教眾人雖心有不甘,但教主已然如此,魔教群龍無首,怕正道之人有機可趁,便匆忙撤退。

而另一路人馬與各派弟子僵持不下,隻能退下泰山,得此消息,正道弟子窮追不舍,曆經半月,將魔教勢力趕回南疆。

經此一役,魔教徹底失去與中原各派抗衡的資格,三月後魔教教主也飲恨而終,魔教之中自此爭鬥不斷,難成大器,三宗十二派也瓜分了魔教統治各州,正道日漸興盛,迎來一派繁榮氣象。

而當年泰山劍堂之事也被傳為佳話,持劍之人也被傳為一代劍神,關於其事跡也被傳得神乎其神,但是此人姓甚名誰,至今無人知曉。第一章青桑靈山北海之地,有山名青桑,相傳上古有雛鳳引群鳥棲息於此,為別於東海扶桑神山,故取名青桑,此山終年積雪,卻是樹木常青,魚鳥成群,可謂一大奇景。

山高千丈有餘,峭壁峻嶺,無路可通山頂。故青桑峰頂自成世外桃源。靈山附近的村民自古相傳登青桑山頂無異於登天,恐怕隻有仙人居住在這山中。

然而在峰頂天池旁就有一座草屋,說是草屋,實為桑木多年來被人修剪,自成一屋。

草屋附近一少年手持木劍,踏雪練劍,少年看起來隻有十六七歲,麵目清秀,長發束於腦後,一身白色絹衣,腰上綴有半枚玉佩,在白雪映襯之下,猶如世外仙人一般。

此人雖然年少,但是劍招實在高明,細細看來招招精妙,教人不禁拍手稱快。但是其腳步虛浮,明顯中氣不足,每每到緊要關頭,真氣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