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雲英雄貼 抵遼護宋群英會(1 / 2)

古今往來,江湖上的紛爭從未平息過,有人以為隻要脫離了名利的塵網就可以逍遙四方,其實更加難逃避的乃是一個“情”字,有不少江湖好漢都難免縱情一場。

宋朝年間,各少數民族雲起四海,爭為霸權,群雄割據,逐鹿中原。最為猖獗的契丹族在各地招兵買馬,欲想江山一統,武林獨霸。一時間,風雲聚會,英雄輩出。各江湖人士或效忠於本國或投靠於他族。

一縷晨光剛剛從東邊的紅雲縫中射出,晨鍾驚醒了沉睡的飛鳥,飛到林間潺潺溪水旁。不遠處,遼國皇宮的早朝聲響。

遼道宗耶律洪基樞密使耶律永治上殿宣言:“奉天承運,遼帝詔曰:今我大遼勢力雄厚,宋朝已大江東去,命遼國南院大王蕭舢一個月後起兵南下,進攻宋朝,讓宋皇給遼國稱臣。欽此,蕭舢接旨。”

南院大王蕭舢拱手躬身,接到指令,跪拜一聲:“遼帝萬歲。”

早朝後,蕭舢率領部下離開遼國皇宮,往南院府返回時,見集市上人聲鼎沸,百姓們均在一個台子下簇成一團。蕭舢定眼望去,見台上所寫“拳打四麵雄師,腳踢八方豪傑”之標語。蕭舢大聲喝道:“好大口氣,來人,給我試試他。”言畢,一員跟隨蕭舢的小將,縱身一躍,蹦至台上相言:“你好大口氣,看我索你命來。”

隻見台上所站乃一西域花僧,聞之此言,無動聲色,隻是喃喃道:“無知小輩,豈敢口出狂言。”和尚先發製人,乃是一招霹靂手猛擊出去,小將雙拳在胸前交叉相抵,雖是擋住了和尚的那式霹靂手,但和尚的那式霹靂手內力深厚,勁力甚強,大殺小將氣勢。當小將運力出掌向和尚擊去之時,和尚的重拳已落至小將胸前,頓時虎口劇痛。呼的一聲,已被和尚一把抓起,高舉過頭,袖口一揮,拋於空中。和尚蹬腿一躍,蹦於空中,一腳將小將踢出場外。

觀者甚是驚憾,隻見又一身穿灰白長袍的高個青年從人群中跋步躍出,接過小將,將其放於地麵,騰空一躍,飛向台上。蕭舢忽見有一高個青年躍至台上,不由心下一驚,對此更是興致勃然。青年立於台上,雙手一合,抱拳相言:“大師武藝精湛,在下實是佩服,望可領教幾招。”

此時台下又一白衣中年認出了這位高個青年,不由歎道:“王副幫主?”原來此高個青年正是中原塔幫副幫主王劍華,而這位白衣中年年齡不高,卻見多識廣,此人便是聚賢堂的堂主白韶華。中原武林大會一向均在聚賢堂召開,白韶華見多識廣也就不足為奇了。

王劍華於台上所站許久,回想先前和尚與小將相鬥時的場景,招招凶險,傷人要害,速度雖快,不過也讓劍華看出了他的可攻之處,下盤功夫不太紮實。

那花和尚不以為然,仍是一招霹靂手猛擊過來,王劍華雙掌伸開,腳尖著地,身子後傾,飄身後移,一個空心筋鬥翻至台邊,花和尚撲身向前,王劍華縱身躍起,蹦於和尚身後,順勢給了和尚一掌,和尚向台邊傾倒下,險些墜於台下。和尚大驚之下,大感麵目無光,右手狠狠地朝地一拍,身子向左旋轉三周,立起身子,一招正宗少林龍爪手使出,直直擊向王劍華的胸口。

王劍華萬萬沒想到這西域花僧竟會使出這招,少林龍爪手更猛無比,速度更快,若非武學極深之人,無法相破。如此快速出招,王劍華防範不及,被花和尚一招抓了起來。登時,虎口隱隱作痛,欲要反抗之時,已被花和尚拋於空中,和尚騰空躍起,跟原先打下小將時的場景一樣,一腳朝王劍華踢去。

被拋於空中的王劍華,失去了著落點,有勁使不出,有力用不來。陷入絕望的他仔細地看著花和尚踢來的那一腳,揮手一抓,正中花和尚的那一腳,順勢用力拋開和尚,又加一腳,和尚墜於台下,而王劍華卻落於台上,台下一呼百應,響徹四野。

仔細觀戰的蕭舢點頭相言:“嗯,不錯,鄭煞乾,試探一下。”蕭舢的跟隨大將鄭煞乾起身立於台上,雙手抱拳,上步相言:“公子武藝過人,今日幸得相見,實是大慰平生,可否領教高招。”

一陣清風拂過,王劍華方才看清對方的太陽穴高高鼓起,必定是武藝高超之人。突然興致激發,欲想討教幾個回合,於是便上步相言,“不知公子高名,意下如何稱呼?”

“在下鄭煞乾。”

王劍華雙手一合,抱拳相言:“在下王劍華,請公子出招。”隻見那鄭煞乾左手背在身後,右手微微平起,有意讓王劍華先行出招。王劍華毫不客氣,右掌輕輕運力,舉掌前推,直衝鄭煞乾胸口。鄭煞乾毫不懼色,隻是身子微微後傾,凝運功力於胸前,猛地挺胸。此時,王劍華那一掌還未擊中鄭煞乾便被他那一挺胸而振開兩大步。王劍華雙拳置於胸前,由拳變掌紛紛擊出,鄭煞乾以一招小擒拿手相敵,相戰約七八個回合後,王劍華也使出小擒拿手相抗,三五招內,雙方分別以自己的右手擒住對方的左手,二人均無法上招,雙方各自運力相脫。二人剛剛脫手,王劍華以一招塔幫絕學伏虎三招擊出,鄭煞乾也用一招他平生所擅用的武學平地一聲雷同時擊出,兩招絕世武學相撞擊,轟的一聲,兩人同時後退三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