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就是在苦日子中長大的。當溫晨軍兩歲的時候後,父親就在學大寨的農田基本建設工地上並不怎麼壯烈地犧牲了,母親拖著他苦苦掙紮,吃盡了人間苦頭,五歲學放牛,七歲上山打柴,八歲和母親一起采集“野糧”,什麼蕨根粉、豺狼籽、無娘藤籽、節兒根、無饢樹皮、觀音泥、葛根、天花粉、黃薑、柴薑、地妞兒、蔴梗、等等,各種天然無汙染的食物,他都親自采集並飽食過。請不要誤會,並非小小的溫晨軍已經懂得了低碳環保的重要性,而是當時沒有足以維持生命的大米、麵粉、玉米等“家糧”,隻能積極主動地用以上“野糧”做替代品了。而那些低碳環保活動讓小晨軍母子付出過沉重的代價,除了母子倆多次水腫外,造成上吐下瀉、昏迷不醒的事件也不止一次。好在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母親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勞作,不再受到白眼,肚子裏裝的東西也不再是全天然食品了。母親吃苦耐勞的品格、賢惠善良的性格、忍辱負重的風格,潛移默化影響了小晨軍的成長,他發憤苦讀,一定要闖出去,要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誌,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隻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麵前低頭,但他的心從未屈服,他的不斷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勝利。
溫晨軍一定不是前者,他應該是後麵的一種。
受人鄙視會讓心靈更加痛苦,關鍵是能把這個最脆弱的環節變成強大的力量的源泉。少年溫晨軍逐漸懂得了不少道理。他想把草鞋脫掉穿上皮鞋,他想出人頭地,他想讓那些鄙視他們的臉換成羨慕的目光。而當時,他知道要有改變,唯有努力讀書。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成了,考上了師範學院,成了這山溝溝的雞窩裏飛出來的第一隻金鳳凰。母子倆別提有多高興了。母親當即賣掉耕牛、肥豬、核桃、雞、鴨、蛋,凡是能變錢的東西都賣了,為他湊足了學費路費生活費,完成了這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建溝以來第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看到前來祝賀他的韓爺、冷婆、張叔、王伯、錢哥、吳弟、趙舅、周姨、鄭嬸、馮姑、李嫂、陳姐、魏妹的一張張笑臉,他的心裏有那麼一點點酸楚,過去他們給我們孤兒寡母的臉色為什麼沒有這樣好看呢?
大學二年級,他認識了艾莉。艾莉是深山裏飛出來的另一隻鳳凰,不,準確地說,溫晨軍是山溝裏飛出來的鳳,艾莉卻是山溝裏飛出來的凰。艾莉的父母在大山深處的一所小學裏也幹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工作,幾十年下來,他們已經迷上了大山,更主要的是舍不得、放不下山裏的這些窮孩子了。當自己的獨生女漸漸長大,出落得象雪中玉梅、風裏海棠了,夫婦倆希望她考上師範學院,繼續從事他們的事業,於是聽話的乖女兒成了溫晨軍的同學。
山裏人常說,三歲的牯牛十八的漢。十八歲的大學生溫晨軍已經長成一個帥小夥兒了,他長大了,春的活力,生理的成熟,越發顯得他高大、偉岸,好多的女孩子都向他投來異樣的目光。然而他卻情有獨鍾,心中唯一隻有艾莉,單相思久矣,隻不過沒有機會、沒有膽量向她表白。
那個年代男女之間戀愛那點事比現在要含蓄一些,當一個男生看上一個女生後,沒有足夠的勇氣直接向她表達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偷偷地給她遞紙條。終於有一天,他鼓足勇氣,使用了那個最好的辦法。於是,艾莉發現抽屜裏有一個信封,她打開一看,淺藍方格文稿紙上是普希金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