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1974年(1 / 3)

初夏

趙三兒背了個上寫“紅軍不怕遠征難”幾個草體字的黃綠色軍用書包,一邊走一邊向四處張望,生怕有人跟蹤。直到買了到張家口的票,進入北京火車站的候車大廳,混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那一顆懸著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他小時候的外號叫“猴三兒”。這外號也沒白起,聽到追查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的風聲,他立刻就驚了。他所在的園林大隊雖然有百十人,但追查手抄本的事肯定要找到他的頭上,因為他知道,全隊傳抄這書的也隻有他一個。與其坐以待斃,等著人家辦“留宿學習班”,不如三十六計——走為上。他決定先到張家口他二姑家去躲一躲。說走就走,隻跟他姐交代了幾句,對父母說是單位領導讓他外出去搞外調,就匆匆離了家。連幾個發小他也沒打招呼,一是怕連累他們,二是擔心知道的人多了可能會在無意之中透露了他的行蹤。早晨從家出來,他沒直接往東北的崇文門方向走,而是朝著西北的前門方向走的。他穿了身灰製服、灰布褲子,匆匆走過南蘆草園。當他拐進行人稀少的長巷頭條時,腳步才稍稍平緩下來。

“哎,趙三兒,你嗎去?”怕遇見熟人偏偏就碰上,一老街坊跟他打招呼,嚇了他一跳。他有點兒慌張地說:“上大柵欄。”回答完他急著要走,老街坊卻又問:“這麼早上大柵欄?買什麼呀?”他隻好回答:“去同仁堂買藥。”老街坊又說了:“還沒開板呢,那地方排長隊。”他無心再說什麼,哼哈著趕緊往前走。

走到長巷頭條中段的十字路口,他再往西拐進入鮮魚口。出了鮮魚口就是前門大街了,街的斜對麵就是同仁堂的所在地大柵欄了。他往北拐,順著前門大街的東便道走。就在前門樓子近在眼前的時候,他往東一拐,進了直通向崇文門的打磨廠胡同。“這叫什麼事兒呀?”他自言自語地說,“到北京站,還得轉這麼一大圈兒。”一個聲音接了茬:“小夥子,這是前門,到北京站你得往崇文門走。”這聲音把趙三兒嚇了一激靈,他側臉一看,發現街邊的一座四合院的門口站著一個白胡子老頭。他話也不回,隻是加快了腳步。

北京火車站裏,四周都是陌生的麵孔,誰都不認識誰。來到這當中,他才覺得自己像人海裏一條自由自在的魚。他看了看了手表,距離開車的時間還早。走了一個多鍾頭的道,他有點兒累了,就在候車廳裏的候車椅上找了一個空地,坐了下來。坐著坐著,他忽然發現對麵椅子上的一位女同誌在看他。在這種時刻,他不願意惹是生非,就把臉扭到一邊去了。盡管這樣,他感覺那個女的還在打量著他。他有點兒嘀咕了——她幹嗎呀?他假裝不在意地隨便張望了一下。那女的年歲不大,留著齊耳的短發,身穿圓領的女式藍製服。他忽然覺得那個女的有點兒麵熟,可是又想不起她姓甚名誰、在哪兒見過。就在這時候,那女的提溜著一個包走了過來,就坐在了他身邊的空地上。

“哎,你是趙勝利吧?”那女的朝他問。

“趙勝利?”趙三兒疑惑地眨了眨眼睛,但又覺得這個名字有點兒熟,便回答,“對不起,您認錯人了吧?我姓趙,但不叫趙勝利。”

“不叫趙勝利?”對方也疑惑地對趙三兒看了又看,“你不叫趙勝利叫什麼?你忘了吧,在橫胡同中學,你說你是戴軍的老街坊,後來不知怎麼就進了地下室……”

“你是?”趙三兒想起了這人就是多少年前在橫胡同中學樓道口遇見的並且詢問過他的那個女紅衛兵。再裝傻已經裝不了了,矢口否認反倒有可能引來懷疑甚至麻煩,他隻好硬著頭皮說,“對,我就是趙勝利。你就是那個……”

“我叫張衛東。”對方說,“對了,聽說你從前好像叫趙什麼三來著吧,後來改的名?”

“是啊,改叫勝利了,革命化嘛。”趙三兒怕對方完全說破,也怕旁邊有人聽見,便趕緊扭轉話題,“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天在樓門口問我找什麼的那個紅衛兵吧?哎喲崴,那天你差點兒把我嚇死。”

“是嗎?”張衛東說,“我那麼可怕呀?”

“你以為呢?”趙三兒說,“那時候你們紅衛兵多厲害呀,誰見了不哆嗦啊。”

“照你這麼一說,我們就成了凶神惡魔了。”張衛東說,“我現在明白了,當時你和他們是一夥的吧?是不是先去探路的?從那以後就再沒見著你了。”

“你現在才明白呀?”趙三兒已經忘了自身的危機,頗有些得意地說,“不是一夥的我到你們那兒去幹嗎呀?躲還躲不過來呢。”

“其實事後我就想到了,他們一把你帶走我就想到了。”張衛東說,“不過我當時沒跟戴軍說,如果說了,戴軍肯定得氣瘋了。”

“謝謝你,謝謝你啊。”趙三兒說,“當時要是被抓回去,我這小命兒可能就沒了,今天也就不能再遇上了。”

“你這是上哪兒呀?”張衛東問。

“我?上哪兒?”聽人問他的去處,趙三兒的心裏又是一激靈,忙編了個瞎話說,“去內、內蒙,包頭,看我一親戚。你呢?”

“回北大荒。”張衛東問,“已經在北京住了些日子了,假期已經到了。”

“你怎麼不想著辦回來呀?”趙三兒一聽張衛東在北大荒,而且是要回去,他就完全放心了,“我們胡同裏也有去北大荒的,有的已經辦回來了。”

“我一直想辦回來,挺難的。”張衛東說,“除非家裏在上邊有人,或者是病退。”

“那就辦病退唄。”趙三兒說,“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倒是認識咱們這塊兒一個診所的王大夫。”

“一般小診所的證明不行,得市級大醫院的證明才有效。”張衛東說,“開個病假條還可以。”

“行。”趙三兒滿打滿包地說,“沒問題。等你下次回來,我幫你開病假條。”

“以後我怎麼找你聯係呀?”張衛東問。

“我給留個聯係地址吧。”此時,趙三兒已經把自己單位追查手抄本的事給忘在腦後邊了。

張衛東拿出一個小筆記本和一根圓珠筆,把自己在北大荒的通訊地址和北京的家址都寫在上邊,然後把另一張紙和筆遞給趙三兒。趙三兒接過以後,才想起自己原本是要去逃亡的,但猶豫了一下,他還是把自己的家址寫了下來。

“按照這個地址,寫趙勝利收就行吧?”張衛東問。

“還是寫趙三兒吧。”趙三兒解釋說,“後改的名字老街坊們都不知道,我怕寄丟了。”

“哎,那天你怎麼就進了地下室?”張衛東又問。

“我呀,鬼使神差。”趙三兒說,“我發現有兩間地下室,一間上著鎖,一間沒上鎖,我就進了沒上鎖的。沒想剛進去就關在裏邊了,真是活見鬼了。”

“是我鎖的。”張衛東笑著說,“那間地下室原本沒上鎖,那天我巡查的時候,怕裏邊混進人去,就把它鎖上了。誰知你在裏邊呀?”

說著話,趙三兒瞥見一名鐵路警察朝著這邊走了過來。雖然他知道“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老話,但他還是有點兒不安。

“你們倆上哪兒啊?”鐵路警察走到他們兩人前邊的時候果然停下來向他倆問話。

“我到東北。”張衛東從容地掏出了車票。

路警看了看票,還給張衛東,轉臉問趙三兒:“你呢?”

“內蒙古。”趙三兒說。

“票呢?”鐵路警察的眼睛緊盯著趙三兒。

“啊,在這兒,在這兒。”趙三兒這才趕忙掏票。鐵路警察接過票,仔細地看了又看,還對著趙三兒上下打量了一番,才把車票還給了他,朝前邊走去。

“這人是不是有病啊?”趙三兒不無埋怨說,“一張票看三遍,就差眼珠子掉出來了。”

“你慌什麼呀?”張衛東說,“一見警察你的臉兒都變了,人家肯定懷疑你。”

“我不是膽兒小嘛。”趙三兒抹了一下額頭上冒出來的汗,轉口說,“哎,對了,戴軍他妹妹叫戴紅吧?她怎麼樣啊?現在在北京嗎?”

“她在山西插隊呢。”張衛東說,“她最近回來了,前兩天我們還見過麵。”

“她家住哪兒啊?”趙三兒忙問,“聽說是搬到花市那邊去了?”

“不是花市,是廣渠門附近,白橋。”張衛東說完又覺得很奇怪,就問,“你找她幹嗎呀?對了,有一年在前門外的一家醫院,是不是你見著戴紅了?”

“對呀,我跟她說話,她不理我,扭頭就走。”趙三兒想起來了,忽然又覺得很奇怪,問,“你怎麼知道?”

“我當時也在啊,我還回頭看了看你呢。”張衛東說,“戴紅說你假裝認識她,上趕著跟她搭話,可能是個流氓。”

“我沒假裝。”趙三兒有點兒哭笑不得地說,“我認出她來了。哦,對了,你就是那個叫她的名字的人吧?”

“我還回頭看你來著呢。”張衛東說,“當時我就認出你來了。”

“那你們跑什麼?”趙三兒問。

“戴紅沒認出你,直說你是流氓。”張衛東笑說,“誰知你打什麼鬼主意啊?”

“現在就不怕我打鬼主意啦?”趙三兒問。

“怕我還叫你啊。”張衛東回答道,“也奇了怪了,一到外邊去,見了北京人都覺得親。”

趙三兒還要說什麼的時候,就聽擴音喇叭裏傳出了廣播員的聲音:“旅客同誌請注意,開往東北方向的列車就要剪票進站了——”

張衛東站起身來和趙三兒握手,說:“再見了啊,下次再見!”

見著張衛東排上隊,最後消失在剪票口,趙三兒忽然覺得有點兒失落。他不明白為何,僅僅半個多小時的第二次見麵,他竟然產生了一種難舍難分的感覺。就在他在那裏發呆發愣的時候,兩個人站在了他的身邊,他抬頭一看,吃驚地發現這兩個人正是他們園林大隊保衛組的人。

“哎,你見著三兒沒有?”星期日休息,關金雄到楊路家來找楊路,一見麵就問,“他怎麼好幾天沒露麵了?”

“我也有點兒納悶。”楊路說,“是不是出事兒了?”

“你估摸著他能出什麼事兒呢?”關金雄咂摸著嘴。

“要出也就出在嘴上。”楊路說,“他好說好逗,還沒個把門的。”

兩人一嘀咕,就去找林啟雲。林子也不知道趙三兒的消息,三人隻好到趙三兒的家裏去打探了。

這些年,哥兒幾個經常見麵的地方是龍潭湖和東單公園,如果在家裏聚會也多是在關金雄的家中,因為他有自己獨立的屋子,可以隨隨便便。到趙三兒家去,差不多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趙三兒在他家院子的西牆根下清理出來一塊空地,被他種了幾棵向日葵,他們到那裏是去摘葵花籽的。再次進趙三兒家的院子門,他們已經認不出原來的模樣了。原先院子裏的空地,已經被各式各樣的小廚房擠滿了,院當中隻剩下了一條狹窄的通道。

趙三兒家靜悄悄的,好像沒有人。關金雄敲了敲門,裏邊問了一聲“誰呀?”關金雄一聽,知道那是趙三兒他姐的聲音,趕忙回答:“我。”趙三兒的姐在紡織廠工作,不經常回家,這回讓他們趕上了。

屋門開了,趙三兒姐先露了一個頭,見是關兒他們哥兒幾個,就說:“進屋吧。”關金雄發現他姐的神色好像有點兒慌張。

“三兒沒在家呀?”關金雄一進屋就問。

“他、他出門了。”趙三兒姐說著,趕緊把屋門關上了。

“上哪兒了?”關金雄和楊路、林啟雲對了一下眼色,感到很是意外。

“外地,他二姑家。”趙三兒姐說,“你們坐吧,我給你們倒水。”

“不用,不用。”關金雄見趙三兒姐說話有點兒支吾,對楊路和林啟雲說了聲,“咱們走吧。”

“他什麼時候走的?”臨出屋門的時候,楊路又問。

“他剛走沒幾天。”趙三兒姐解釋說,“我二姑病重,走得急,他也沒來得及跟你們打招呼。”

出了趙三兒家的門,哥兒仨就更感到奇怪了。從小在一起長大,他們就沒見趙三兒出過遠門。就是外出,他也應該言語一聲啊。家離得都不遠,怎麼急也不至於連打個招呼的時間都沒有哇。更何況,他姐說話也有點兒躲躲閃閃的,不大正常。

“奇了怪了。”楊路念叨著說,“我怎麼覺得他姐瞞著咱們什麼。”

“他們家要是連咱們都信不過,咱們也就不好打聽了。”林啟雲搖了搖頭說。

“不至於吧。”關金雄說,“也說不定真是走得急。”

“這小子,真不夠意思!”楊路說,“不留個話兒,就是有事兒咱們哥們兒也幫不上忙啊。”

黃昏時分,有人嘭嘭敲門。

“哪位?”

沒有回答。關金雄拉開門一看,原來是方惠民的妻子張秀華。隻見她一副驚惶失措、六神無主的樣子,眼睛又紅又腫,顯然是剛剛哭過。

“怎麼了?嫂子。”關金雄大吃一驚,第一個反應是兩口子吵架了。

張秀華不回答,眼淚不由自主地湧出來。

“進來,快進來,進來說。”

張秀華進了屋,無力地癱坐在沙發椅上。

“出了什麼事?”

“他……惠民他……”張秀華嘴唇發顫,“他讓廠裏扣下了,不準回家。”

“為什麼?”關金雄大吃一驚。這些年,出事的人家太多了,本可不必大驚小怪,但方惠民出事卻是他意想不到的。前些年,“風起雲湧”,一切都在橫掃之列,可這兩年消停多了,“批林批孔”也好,“反擊右傾翻案風”也罷,都是對上,而很少對下的,普通老百姓似乎挨不著邊。另外,方惠民在廠裏少說少道,哪派都沒參加,屬於早八點上班、晚五點下班的“八五戰鬥隊”,不招誰不惹誰,能出什麼事呢?

“為了一本書……”

“一本書?什麼書?”

“好像是手抄本的書。”

關金雄明白了,那個手抄本名叫《第二次握手》,不知趙三兒是從哪兒找來的,還曾經拿給他看過。不過當時他沒仔細看,隻是翻了翻。他喜歡看有關音樂的書,對小說原本就不怎麼感興趣。後來趙三兒就把這手抄本給了方惠民。他聽方惠民念叨說,這本書寫的是科學家愛國的故事,裏邊還有周恩來總理。為了一本書就隨便扣人嗎?關金雄的胸中湧動著一股怒火。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運動的多變,人們的見識多了,膽子也漸漸大起來。當第一次紅衛兵浪潮衝擊社會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呆了、傻了,除了逆來順受,別無選擇。如今,雖然還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但一些人還是開始生出了反抗情緒。有的不僅有了心理抵觸和反抗,而且還付諸了行動。幾年前,一個被人叫做“小混蛋”的人就一連紮了幾個當年的“老兵”——也就是曾經橫行一時的幹部子弟紅衛兵。雖然後來“小混蛋”被幾十個“老兵”圍上紮死了,但“老兵”們還是心有餘悸。這時候,關金雄的眼前閃過自己無端被打、被捆的一幕,不由熱血翻滾。一想起這些,他就瞧不起自己。為什麼當時不拚個魚死網破?就是死在棍棒、皮帶之下,也比窩窩囊囊地苟且偷生好。如果受了屈辱的中國人都不怕死,誰還能任意折騰老百姓?藍曉光就說過:我最恨“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老話。要活,就得活個人樣,否則的話,不如死了好。想到這兒,關金雄一拍桌子,站起身來說:“走,咱們要人去!”

“不行,不行啊!”張秀華一聽,慌忙拉住關金雄的胳臂說,“你可不能去,咱們惹不起人家。聽說書是上邊讓追查的……”

張秀華的話,使關金雄泄了氣。唉,女人……前怕狼後怕虎……可是話又說回來,男人又能怎麼樣?他又一次想到了自己,他暗覺羞愧。不過他現在不怕了,他再也不想任人擺弄、侮辱。可問題是當事人,當事人如果挺不起腰板,別人也不能完全替代。他多少有點生氣了,但再一想,方惠民畢竟是拉家帶口的,硬抗也不行。有時候,一個人才是最強大的,因為他沒有後顧之憂。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石頭裏蹦出來的,孫悟空是,但那是神話裏的人物。他歎了口氣,反問:“那你說,怎麼辦?”

“我……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伴隨著眼淚,張秀華嗚嗚地哭了起來。

關金雄最聽不得哭聲,但他並沒有立即去勸,隻待張秀華哭得沒了聲息。

“廠子裏怎麼知道那本書的?”

“還有誰呀?就是那個給他拿書的趙三兒唄。”

“啊?趙三兒?”關金雄吃了一驚,又有點不相信,“不大可能吧?”

“你們廠裏的人來抄家了。”張秀華說,“找那個《外國民歌二百首》的歌本,還有《林海雪原》,說那是贓物。”

關金雄一聽,還真是三兒,不由罵了一句“這小子,出賣朋友!”但罵和埋怨都沒有用,趙三兒是他的發小,是他介紹給方惠民的,他隻覺得對不起方惠民一家人。

“你到廠裏去過了?”

“去過了,可人家不許見。我在廠門口遇見了一個認識的,說他被關在臨街的樓上。”

“哦。”關金雄是個上班來下班走的主兒,很少打聽廠裏的事,但給方惠民辦班的事情他竟然一點兒也不知道,也是夠蹊蹺的。但此時此刻他必須冷靜,得為方惠民一家著想,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到方惠民被關在臨街的樓上,他的眼睛一亮,這就是說,有可能與方惠民聯係上。如果相互通上氣,裏外就都能心裏有底,但在此時,他還不想把這個念頭告訴張秀華。他又問:“敏潔呢?她怎麼樣?”

“我把她鎖在家裏了。”

“她知道嗎?先別告訴她。”

“沒告訴她。要是她知道……唉,可怎麼好哇。一天沒見,她就鬧著找他了。”說著,張秀華又哭起來。

“沒事,沒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關金雄想說幾句安慰的話,但心裏還是有點發虛。這年頭,誰能保證啊。人嘴兩張皮,說上綱就上綱,動不動就來個“階級鬥爭”,芝麻豆大的事,也可以要人命,無法無天,你根本沒地方說理去。

“要不,找一下楊路?”張秀華帶著哭腔說。

“先不用找他。”關金雄說,“他脾氣暴,弄不好反倒會壞事。”

“那怎麼辦呢?”

“得想辦法和惠民聯係上。”

“他回不了家,怎麼聯係?”

“我想辦法吧。”

張秀華走了,關金雄覺得心裏很亂。恍惚之中,他的耳邊響起了小敏潔的哭喊聲:“爸爸,爸爸,我要爸爸!”突然有什麼響動,猛一抬頭,他嚇了一跳,因為他的麵前竟然站著一個人。定睛一看,原來是小福子。

“我敲了幾下門,沒人答應,以為你不在家。”

“啊,啊,坐,坐。”關金雄這才緩過神來。

“出了什麼事嗎?”小福子依舊站在那裏。他知道,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他師傅是不會發呆走神的。

關金雄並不相瞞,簡要地把情況說了一下。小福子見過方惠民,更記得他那個拉小提琴的小女孩兒。小福子沉默了片刻,說:“托個人吧,興許管用。”

“可托誰呀?”關金雄為難地說,“廠裏革委會的那幫人,我從來都不理他們。”

“找我爸。”小福子說,“他從前的一個姓符的徒弟現在是革委會的副主任,我聽我爸說過。”

“那就試試吧。”關金雄搭救朋友心切,隻好點頭,但他馬上產生了疑問,“可你爸能管這種事嗎?”

“他必須得管!”小福子這口氣,就好像他爸是他的哥們兒。關金雄知道郭主任郭老頭子寵慣兒子,小福子要辦的事情沒有不去盡力滿足的,於是笑了一下說:“好,就這麼著。”

夜幕低垂,路人稀少。關金雄來到廠子臨街的樓房下邊,坐下來,仰頭瞅了又瞅,然後彈起了吉他。

這原本是一座四層的辦公樓,後來蓋了新樓,樓裏的幹部和後勤人員就都搬走了,如今改做了倉庫和辦“學習班”的地方,所以每扇窗戶的內裏都加裝了鐵條。“學習班”也是“文革”中的一個特殊詞彙,名為“學習”,實際上是“文革小組”和“革委會”扣壓被揪鬥、被審查人員的地方,群眾管這地方叫“牛棚”。夜深人靜,這裏一片漆黑,一片寂靜,好像沒有一絲人間的氣息。方惠民就被關在這樓上嗎?他是不是睡著了?聽得見聽不見琴聲?關金雄把琴聲加大了,但不敢唱歌,擔心驚動了看守。

一連彈了三個曲子,樓上絲毫不見動靜,關金雄不免有些嘀咕。方惠民在不在這樓上?或者他的身邊有人看著?他放下琴,仰起頭,真想大聲喊幾句。突然,四層樓的一扇窗戶打開了,借著月光,隱約可以看到一個身影。是他!方惠民。一隻手伸了出來,晃了又晃。關金雄趕快走到樓根底下,那伸出來的手卻縮回去了。又是無聲無息,令人感到焦急。一輛卡車晃著大燈開了過去,幾個手持棍棒的人沿街走了過來。關金雄立刻背上吉他,朝街的對麵走去。那幾個巡查的人發現了他,投出了懷疑的目光,但他們隻是嘀咕幾句便揚長而去。

關金雄重新回到樓根底下。這次他沒有彈琴,而是靜等,他想方惠民肯定會有所反應。果然,過了一會兒,那個窗口又有人影晃動,於是他拍了一下手,示意他就在樓下。樓上突然掉下一個東西。他摸著黑彎著腰在周圍的地上找了好半天,終於找到了一個小紙包。仰頭再看,四樓上的窗戶已經關上了,整座樓又是一片死氣沉沉。他趕忙離開,轉過一條街,走到胡同裏的路燈底下。紙包裏是一串鑰匙,什麼意思?再看包鑰匙的紙,上邊有字。歪歪扭扭,顯然是摸黑寫的。

家裏怎樣?明天這時再來,真想敏潔。

惠民惦念家,想他的女兒。可鑰匙是怎麼回事?哦,他恍然明白了,是為了加重,紙片太輕,單單從四樓飄下來就不知飄到哪兒去了。不容多想,關金雄匆匆向方惠民家趕去。

張秀華見關金雄夜半三更來她家,頓時臉色煞白。她以為方惠民又出了什麼意外。關金雄簡單地把情況說了一下,她才長出一口氣。接過鑰匙,張秀華說,這就是家的鑰匙。關金雄低聲問:“小敏潔呢?”張秀華指了指裏屋,悄聲說:“睡著了。”關金雄這才把紙條遞給她。張秀華看了一遍又一遍,一邊流淚一邊念叨著說:“這兩天,敏潔一直想她爸,她從小就沒離開過他。我隻好哄她說,爸爸出差了。唉,也不知道他怎麼樣,什麼時候能完呢?”

“明天晚上我再去。”關金雄一時找不出什麼安慰的話,“今晚上去,他大概沒準備。明天他準能把具體情況寫下來。到時候再想辦法吧。”

“那我也去。”張秀華說。

“你可不能去。”關金雄忙說,“你去了,反倒不好,萬一……”

“那我去!”敏潔突然從裏屋衝出來,叫嚷著,“我要去看爸爸!”

“你怎麼出來了?快去睡覺!”張秀華一把拉住孩子。

“我去嘛!我去嘛!”敏潔鬧著不回去。

“你上哪兒呀?”張秀華反問。

“我都聽見了。”敏潔說,“他們把爸爸關在廠子裏了,爸爸不是壞人,他們才是壞人。”

“別亂說!”

“爸爸不是壞人,他們才是壞人!”

“你聽話嗎?聽話就讓你去。”關金雄說。

“我聽話。”敏潔幹脆地說。

張秀華怕女兒凍著,趕忙把一條被子裹在她的身上。

從方惠民家裏出來,關金雄的心情很是沉重。沒有成家的人,都渴望有個家,有了家,就有了妻子、女兒或者兒子。進家門,有熱騰騰的飯菜,有妻子的溫情,有孩子的嬌昵。“爸爸,爸爸!”聽起來真叫人陶醉、歡喜,可是由此一個人也就不自由了。每走一步,你都得想想。為了家,為了孩子,你就得小心謹慎,你就得俯首貼耳。這年月,變化無常,誰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大難臨頭。還是一個人好,一人足天下足,自己做事自己當,風來雨來全不怕。頂多不就是一個死嗎?人死無知,人活難受。可無妻無子還有父母、兄弟、姐妹。古時候有株連九族,現在叫“黑五類”和“黑五類家屬”。現在算起來,何止五類呢。其實所有的人都得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否則的話,你就不是“人民”了。

不知不覺中,關金雄已經來到了自家門口。屋內,燈亮著,推開門一看,隻見楊路和藍曉光正坐在那裏聊天。

“幹什麼去了?這麼晚才回來?”不等關金雄說話楊路就問。

關金雄並不答話,從桌上抓起酒瓶子,掰開瓶蓋,咕咚就是一口。

“你怎麼一臉晦氣?”藍曉光說。

“出事了。”關金雄說,“老方被廠子裏辦了留宿學習班。”

“你是說方惠民?”楊路覺得很奇怪,“他一老老實實的人,怎麼會呢?”

“就是啊,怎麼回事兒?”藍曉光也感到很意外。

“為了一本手抄的《第二次握手》。”關金雄說。

“因為這個就扣人?”藍曉光說,“這個手抄本我也看過,寫了幾個愛國科學家,還有周總理。他們又發瘋了吧?”

“什麼手抄本呀?”楊路一時沒鬧清怎麼回事。

“就是傳抄的小說。”藍曉光說,“還有好幾本呢,《梅花黨》、《綠色的僵屍》。”

“誰寫的?”楊路又問。

“沒名沒姓,不知道誰寫的。”藍曉光說,“反正是你傳我,我傳他。”

“那跟老方有什麼關係呀?”楊路還是鬧不明白。

“老方隻是看了看。”關金雄說。

“那你們廠裏怎麼知道了?”楊路追問。

“嗨,怎麼說呢?”關金雄麵帶難色。

“有人告了密了唄。”藍曉光說。

“誰呀?”楊路說,“我抽他個兔崽子。”

“你就別問啦。”關金雄知道楊路脾氣暴,不願說出趙三兒來。“你怎麼這麼不痛快!”楊路急了。

“唉,就是三兒。”關金雄隻好說。

“三兒?哪個三兒呀?”楊路根本就不會把出賣朋友的事情和發小聯係在一起,所以想不出這個“三兒”究竟是哪一位。

“還有哪個三兒呀?”藍曉光一聽就對上了號。

“趙三兒?不會吧?”楊路愣了,疑惑地說,“這小子有時候說話是不著調,可他……不至於出賣朋友啊。”

“現在出賣朋友的還少哇?”藍曉光說,“連一家子的還有相互揭發的呢!”

“現在這人都怎麼了?”楊路憤憤地說。

“我已經和老方接上頭了。”關金雄說,“明晚我再去一趟。”

“那我也去吧。”楊路說。

“你就算啦。”關金雄說,“人多了反倒不好。”

郭福林敲過廠革委會副主任辦公室的門以後,屋裏發出了“進來”的聲音。郭福林推門進去,看見昔日的徒弟、當今的副主任符學誠正斜依在辦公桌後邊的坐椅上。他一手拿報紙,一手端茶杯,不知是在看報還是在喝茶。見來人,他把茶杯放在桌子上,正了正身子,左手依然拿著那張《人民日報》。

“是這樣……學誠……”

郭福林在自己徒弟麵前,很是不自在。從前,他並不喜歡這個徒弟,所以也沒少訓斥他。那時候,符學誠站在師傅的麵前,總是點頭稱是,不敢回頂一句話。師徒如父子,當師傅的大多恨鐵不成鋼。郭福林之所以不喜歡這個徒弟,就是因為他不踏踏實實學技術,而是好耍小聰明,總是想方設法去討好當時的車間主任,比如送壺開水呀,或者幫著擦自行車什麼的。學徒三年,他勉強出師,但由於技術潮,在車間裏難以抬頭。當師傅的郭福林覺得臉上無光,也就沒給他好臉子看。後來,符學誠被車間主任調到了車間辦公室當統計員。“文革”一開始,沒當上廠內紅衛兵的符學誠蔫了一陣子。後來廠裏有了“紅色造反者”組織和“革命造反者”組織,原來的廠“紅衛兵”也化作了“紅色江山戰鬥隊”。符學誠和另外的幾個人另立山頭,成立了有別於其他三大組織的“紅旗戰鬥隊”,開始揭發批判車間主任的“修正主義”路線。後來互稱“戰友”的“紅造”和“革造”鬧了矛盾,他瞅準時機,帶著“紅旗戰鬥隊”投奔了“紅色江山戰鬥隊”。實行“大聯合”以後,“紅色江山”的人在“革委會”中占了絕對優勢,他因投奔有功當上“革委會”的副主任。今非昔比,符學誠已經變了一個人,身體發福了,派頭也有了,說話總是哼哼哈哈的。郭福林一聽兒子讓他為方惠民的事情去求符學誠,先是很奇怪,鬧不懂兒子怎麼跟他廠裏的方惠民搭上了鉤。小福子說是朋友托的,他當即回絕,他是憑著技術和幾派不沾當上車間主任的,不願意巴結誰,特別是已經一步登天的徒弟。小福子大吵大鬧,還說他見死不救。後來他擰不過兒子,又聽說那手抄書是歌頌周恩來總理的,就答應憑著老臉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