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憋著一股勁,我寫完了《生如夏花》。創作的過程,痛苦而糾結,卻時常感到無比幸福。我用我的身心,陪伴我的主人公走過一段生如夏花般的青春歲月,痛苦著他們的痛苦,感動著他們的感動。有朋友問我,這裏寫的是你嗎?我說是,也不是。我或許不是那麼在乎我的故事是否精彩,也不在乎它是否勵誌,更不在乎故事的結局是否如讀者的期待變得圓滿。但我相信每一個七零後生的人,多多少少會在這個故事裏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著不一樣的唏噓。足矣。
一位五零後的好友讀完《生如夏花》後,很不客氣地說,你們七零後,現在也就三四十歲左右,你們有什麼資格回憶?我立馬就淩亂了。也許他說得對,我們還年輕,現在開始回憶青春歲月,是否真的為時過早?可轉念一想,我已經快四十歲了,二十年,無論對哪個年代的人來說,都足夠長,足夠我們回憶和念想。我為什麼不能回憶?因為我親眼看到生命的花朵在我眼前綻放,我生怕它很快就凋謝,我如此爭分奪秒,為的就是在它凋謝之前,完整地展示它最美的形態,也許這樣,它會綻放得更加長久。
謹以此書獻給我們七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