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玲(1 / 3)

鏡州,無疑是座大城市。

在丁子虛的記憶中,他們小碼村北麵的柳西城也沒有鏡州大。

據當地人非常自豪加自大地講,在本國的土地上,除了京師重地,就得數這鏡州了。它有悠久的曆史,眾多的人口,高大的城牆,仙境一般的放鶴嶺,當然還有這鏡波書院。

這些都是當地人一條條告訴丁子虛的。

鏡州人之所以這麼自豪驕傲自大,這城市的規模是一個因素外。主要因為鏡州有兩絕:一是放鶴嶺上萬鶴舞;二是鏡波書院狀元出。

在鏡州城東,鏡波湖北岸,就是放鶴嶺的所在。

見識了唐古特山的絕頂風光後,丁子虛對其它的所謂名山就沒什麼興趣了。不過這放鶴嶺卻不一般。倒不是它的山色如何,而是在這山上棲息著成千上萬隻仙鶴。每當清晨的時候,這些仙鶴都會從放鶴嶺上飛到鏡波湖中,引頸長鳴,翩翩起舞。

這一奇景遠近聞名。一年裏,有很多外地的遊客,包括許多達官貴人王公貴胄來到這裏欣賞這萬鶴起舞的奇景。所以這一絕是放鶴嶺上萬鶴舞。

二絕是鏡波書院狀元出。

這鏡波書院坐落在放鶴嶺的南麓,青鬆翠柏的掩映之下。

靜波書院以批量生產進士,舉人,還有狀元而聞名於世。當然狀元三年也就出那麼一個,可是在最近的幾十年裏,每屆的狀元都是鏡波書院門下的弟子。至於舉人,進士那更是不勝枚舉了。這個成績就連京城的由朝廷開辦的太學也難望其項背。

所以這鏡波書院的存在對鏡州的發展壯大是功不可沒。

所以這鏡州人才會這麼的得意洋洋,洋洋自得。

在過去,能進鏡波書院讀書的都是千裏挑一的人才(按照丁子虛的表達方式就是死書呆子)。可現如今,書院也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也吸收一些可以向書院交納很多錢財的學生。當然這個錢數對於普通人來說,那絕對是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這也是丁子虛少爺和藍龍得以進到書院裏來的原因。誰叫他老丁家是地主階級呢。

“好無聊啊。”每天早上睜開眼睛以後,丁子虛總會發出這樣的感歎。雖然這四個字沒什麼值得回味咀嚼的地方,可是在過去的三年裏丁子虛卻時時把它們掛在嘴邊,記在心頭。

時間過的飛快,盡管丁子虛每天的日子都可以用度日如年來形容,可也就是一轉眼的功夫,他來到這鏡波書院已經整整三年了,如今正大踏步的向第四個年頭前進。

這三年裏,丁子虛也回過很多次家。當然采用的都是較為快捷迅速的方式。不過,每次回家,屁股剛把板凳坐熱,就被那狠心霸道兼迂腐的某中年男子,也就是一家之主的丁老爺給趕了出來。令人心酸的是,他那美麗善良偉大的娘也站在了父親那一邊。

讓他稍感欣慰的是,就是丁老爺的修煉進步很大。那龍膽白花確實有脫胎換骨的功效。丁老爺子從吃了它,那進步可以用一日千裏來形容。丁子虛上一次回家的時候,丁夫人告訴他,再過不久丁老爺就可以馭劍飛行了。

這三年裏,三屍教和萬妙仙堡並沒有再次出現。大嘴說,這兩大門派可能正在為第三十六次仙魔鬥劍作準備(這是丁子虛最感興趣的事),暫時沒空搭理小碼村的一幹人等。

雖然這樣,丁子虛還是回不了家。至於為什麼不讓丁子虛回家,這丁家二老卻沒有一個合理的說法。每當丁子虛問及此事的時候,丁夫人選擇了回避或者說她頭疼;而丁老爺則選擇了最有效的方式,直接把他轟出家門。不可同日而語的丁老爺,現在渾身充滿了使不完舞出發泄的精力,所以丁子虛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出家門。

“我的命好苦哇——”這是丁少爺的第二句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感歎之詞。

這三年裏,丁子虛也從一個布衣白丁變成了秀才。需要說明的是,丁秀才的產生可不是十年寒窗苦讀的結果,而是作為鏡波書院的一員而得到的優待。

這主要歸功於鏡波書院的良好聲譽和令人歎為觀止的複雜裙帶關係。否則,就憑丁少爺的勤奮程度,他就是在這鏡波書院待上三十年,或者三百年,他也沒可能考上秀才。

這是事實。

丁少爺不是愚笨之人,無論誰第一眼看到他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一定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少年。但是他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練功打架和想家想小溪這些事情上了,而餘下的那一點點心思就很難使他在學問上有所長進了。

因此在這書院內很多書呆子的眼中,這丁少爺和“繡花枕頭”,“紈絝子弟”之類的名詞基本上是沒什麼區別的。

而在事實的繡花枕頭、紈絝子弟的眼中,這丁少爺又是另外一個樣子。既不喜歡尋歡作樂,也不喜歡尋花問柳,因此他們之間也沒什麼來往。

沒辦法,先人說的好:道不同不相為謀。

更甚者,大家對一件事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千萬不要惹到這位行事低調的丁少爺,否則將要麵對的結果,不使用悲慘可以形容的。

所以丁少爺會如此的寂寞無聊也就情有可原了。

還好,他的身邊還有藍龍老白大嘴,還能經常回家,最主要的就是每年都能和小溪來上一次鵲橋相會。

小溪現在非常的忙,據她自己說,她現在每天隻有三個時辰的休息時間。其餘的時間她都用來學習天醫廬那積攢了幾千年的醫學和煉丹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