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長為客 風俗自相親——散記在羊城經曆的冬至節 (1 / 2)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曾經在“搜狐”上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冬至節的種種有趣傳說與曆史掌故,可不知為什麼,有關冬至的話題至今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冬至,在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古有這樣記載:“鬥指戊,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早在漢代曾把冬至作為公定節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

在我國寶島台灣,則有“冬至過大年”的說法,他們把這一天比做過年一樣重要。每逢“冬至節”家家戶戶搓湯圓,而且把冬至的湯圓分成紅、白兩種,按老輩人的說法:不吃金丸(紅湯圓)、銀丸(白湯圓),不長一歲。

在我的記憶中,號稱“味在四川”的巴蜀大地上,一般都是舉家“冬至吃羊肉湯”。有人說,這吃羊肉的習慣,充分證明我們川人比北方人對自己要好很多多,最起碼在飲食上是這樣。

感受壯族人的酒規

蒞臨羊城的那一日,姨父阿龍打電話告訴我老爸,說今天是冬至節,要過小年,他們壯族親友晚上準備了家鄉的酒菜,要為我們一家接風洗塵,另外還要了解我們的巴蜀文化,與我和老爸這兩個所謂的文人鬥酒、對對聯。

我答應了對對聯,老爸答應喝酒,但我們要求他們必須為我講述一下他們冬至節的奇特酒規和冬至打邊爐。

我知道壯族人擅飲,對老爸勸道:酒,其形如水,而性情暴烈,飲之無節、無製,則內可傷人之髒腑,外可亂人之肢體,使人神昏智迷。因而,今晚必須要對飲酒加以限製,治酒萬勝於治水!

晚上,我、老爸、老媽與舅舅赴約,看到壯族人拜訪在桌子上的酸鵝、油炸豬肝、廣西魚丸、壯家蒸肉等傳統菜肴,更看見好多瓶壯族米酒。

我們的話題由此而展開。

壯族同胞飲用自家釀造的米酒,濃度低,淡薄醇香。

姨父說,每每冬至及節誕喜慶,在壯族家庭的宴會上,少不了酒。

據說壯族人飲酒,還有一些不成文的酒規——

姨父介紹說,他們壯族人在冬至節先飲開席酒,各款菜式全部上桌,主人宣布開席,先往地上酒一點,表示驅邪或敬土地;有的則擺上壽杯,以敬祖先。

上了年紀的客人,喜歡用右手中指沾酒在桌麵上劃一個圓圈,表示萬事勝意圓滿。

然後,酒宴的主人才舉杯,請大家開飲。

其實,飲多飲少,可隨各人酒量。可以象征性地飲一點,但不得不飲,不飲就被視為無禮。

首飲式完畢,主人舉筷挾些好菜給長者,其他客人則自己挾食。

自此之後即可“自由飲”,嗜酒者一杯接一杯,最好是自己掌握酒壺,邊飲邊斟;不勝酒力的人可以不飲,隻管吃菜喝湯,但不能把酒杯倒蓋桌上,這是藐視主人無酒,要罰飲三杯酒。

姨父告誡我和老爸,千萬不能將手裏的豎直筷子插在菜上或米飯裏,那樣的話,他們會覺得是對其最大的不敬,使開席酒陷入低潮。

接下來就是敬客酒,我們席間主客幾杯酒下肚又吃過一些菜後,姨父他們的十幾個親戚開始向客人——我老爸敬酒。

這時,姨父的堂哥又講了起來,說酒要斟滿杯,先敬長輩,主人右手持杯,左手扶主客人的肩頭,一飲雙杯;長輩以一杯回敬,但不必搭肩。

之後敬平輩客人,如果是一般朋友,則相邀舉杯,各飲雙杯;如果是深交朋友,則互相捉肘飲“交手酒”,你飲我的,我飲你的,互飲雙杯。

如果提議多飲幾杯,須有理由,一般來說,主客均可提出良好的祝願。“飲了這杯酒,冬至出入平安”、“來年人畜興旺”等語,要杯杯有名堂,寄以良好祝願。

對於晚輩,主人舉杯後同時飲下。

敬酒完畢,繼續吃菜,自此之後則“主隨客便”了,這一套酒規,一般不適用於女客人。姨父的堂哥說完這話,帶頭開始敬我老爸了,這一圈下來,人稱“酒神”的老爸一共喝下了20多杯。

第三步就是碼酒。大家飲到六七成,我們都基本吃飽了,就開始猜碼。

姨父見我老爸不會,便應先邀舅舅開猜,說這叫做“碼引”。

兩人“碼引”完畢,姨父又講解道,其實在主客兩人之間、客人與客人之間,都可同時進行猜碼,這樣喜慶熱鬧的氣氛達到了頂點。

這個餘興時間,因我不好飲酒,我便與姨父的堂哥對起對聯了,他一連出了20幾條上聯我都對上了,他為了讓我遭罰酒(罰酒就讓我老爸喝)就出了一副“絕聯”——江河湖海波濤湧,我脫口而出一句——寂寞寒窗空守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