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最後的大將(2 / 2)

不過,不是誰都會明哲保身的。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下,都有敢於仗義執言的人。你不說,自然有人會說。

正當大家唯唯諾諾或者默不作聲的時候,少府章邯說話了。現在臨時征調各郡縣的兵馬已經來不及了,驪山陵墓也就是你爹墳地那不是有不少幹活的囚徒嗎?這些人基本都不是啥好人,現在赦免他們,發給他們武器,讓他們幫著滅義軍,這是當前的唯一出路了。

此舉雖然有些丟人,堂堂的大秦帝國,此刻卻要靠一群囚犯來守土衛國。但胡亥畢竟沒有別的辦法了,況且他也不是個好臉的人,隻要不打擾我沒羞沒臊的生活,咋的都行。因此,聽章邯這麼一說,胡亥馬上回應,你的主意不錯,快去辦吧,這事就交給你了!

章邯就是在此種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情況下被拜為上將軍,充當了消防隊長的角色,帶領著驪山囚徒開始為大秦王朝滅火。如果那些大神們還有一個在世,恐怕這次都輪不到章邯說話,更輪不到他來出風頭。但無論曆史就是這個樣子,所有的偶然因素似乎都是為英雄人物精心設計的。其實人生也是這個樣子,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機遇就到了你眼前。但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否則即使你抓住了又能怎樣,你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就像這次,所有人都麵臨著同等的機遇,但敢於伸手去抓的,隻有章邯一個。

要說章邯是大將嗎?是也不是!那些大神在世的時候,根本輪不到章邯,在他們眼中,章邯隻是個小角色。即便時無英雄,也輪不到你豎子成名。事實也確實如此,此前章邯不過是一個少府。就是主管山川、漁獵等各種稅收、財政的小官,但不是今天的國地稅,而是皇帝的私家府庫,不是國庫的那種。相當於皇帝自己家的賬房先生這一類的職務,看似是一個肥差。

一直以來章邯也沒有任何表現的機會,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否有統軍才能,就是一個收稅的而已。但此時的胡亥畢竟無人可用,都火燒眉毛了。就別挑肥揀瘦了,好歹矬子裏拔大個吧,章邯也是臨危受命。

事實證明,胡亥的選擇是正確的!或許這是他一生唯一正確的一次。在英雄俱死,諸神凋謝的大秦王朝內,章邯儼然是最後的大將了,而秦王朝的命運也就押在了他的身上。

在章邯的手下還有司馬欣和董翳這兩個人,這個時候,他們仨或許誰都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從此開始轉變。他們一心為秦王朝滅火,但自己也萬萬沒料到,最後他們會站在自己的敵對陣營之中,而且最終還得以裂土封王。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章邯的出場可以說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風雨飄搖的大秦王朝,國祚能否延續全看章邯這一戰了。

形勢危急,章邯也顧不得任何事情了。出了會議室,立刻馬不停蹄趕到了驪山。好在驪山距離鹹陽不遠,否則不等到那呢,這邊的戰事就結束了。

秦始皇此時雖然已經下葬有一段時間了,但他的驪山陵墓還沒有完工。在此種情況下,為了抽調驪山囚徒禦敵,這個工程隻好草草收尾。從他繼位開始,一隻到現在,這個墳已經修了快四十年了。要說這墳到底啥樣,感興趣的自己去西安看吧,反正比二十年產權的強多了。

章邯的交接手續也很簡單,國家危在旦夕,這個工程暫時停工吧,爛不爛尾以後再說這事,現在先跟我打仗去吧!你們要麼是無期徒刑的,要麼刑期也都不短。現在給你們個機會,跟我打仗去吧,打勝了,你們還活著的話,就赦免你們。

要說這打仗也是要死人的,很多人也不是死刑犯,犯不著冒這個險啊。理論上是這樣的,但實際上這些刑徒別無選擇。你不去,我現在就給你改判死刑。況且人都是有僥幸心理的,萬一我活下來了呢,何必在這鐵窗裏熬這些年啊!再說了我萬一立功了,那不就直接從再教育人員變成公務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