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 / 1)

自隋設進士科,至宋則定甲第,其第一甲賜進士及第,或二十餘人。及國朝我太祖高皇帝定製,進士第一甲,例取三名,釋褐日,即授翰林修撰、編修等官,儲之館閣,以備台輔,其重無以加矣。然讀蘇老泉之文,有曰:今進士三人之中,釋褐之日,天下望為卿相,不十餘年,未有不為兩製者。”豈宋時第一甲進士雖多,而銓選資序,或亦以三人為重。國朝之製,亦祖其意而為之與?然不可考矣。

邑先達有沈雲者,字子龍,以鄉進士就教,擢國子學正。夜忽夢一婦人,囚服再拜曰:“妾名迎春,以冤抑入死獄,公其為我釋之。”沈不知所謂。及丁外艱歸,服闋,上天曹補選,複夢如初。已而除授河南汝寧府通判,到任與諸僚就公宴,忽上司委一獄詞來勘。太守方宴畢,即謂沈曰:“有婦人迎春死犯事,君初政當一審鞫之。”沈愕然道前夢,諸僚皆以為異,遂為此婦白其冤。複審知此婦入獄未久,計得夢時,其婦尚未獲罪也。吉凶事前定類如此。

本朝不設丞相,惟翰林官遷至大學士,入內閣,典機務,禮絕百僚,人稱為宰輔。自設科以來,由狀元至內閣者,尚書胡文穆公廣、太傅曹文忠公鼐、少保陳公循、太傅商文毅公輅、學士馬公愉、太師彭文憲公時、太傅謝文正公遷、太保費文憲公宏、太保顧文康公鼎臣,僅九人。狀元年最少者,即費文憲公,登第時,年二十。最長者曾彥,登第時,年五十四。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自周以來,不設專官,為大臣兼秩,俱文階之極也。本朝自高皇帝革丞相,升六部為正二品,故職官以尚書為極。三公秩正一品,三孤秩從一品,俱為大臣加官。然三公惟公侯伯才望顯著,統兵掌府者乃得遞次加之。文臣內閣大學士及六部尚書,其加秩則周流三孤,止於少師而已,歿則方以三公為贈官。天下政權,皆出文臣,右文而左武,自然之勢也。故朝廷法不得不借加秩以低昂之,此祖宗之深意也。三公以太師為極。自開國迄於今,文臣贈太師者,尚書三人:蹇忠定公義、儀忠襄公銘、王端毅公恕;內閣大學士十二人:楊文貞公士奇、楊文敏公榮、楊文定公溥、李文達公賢、萬文康公安、劉文穆公吉、彭文憲公時、徐文靖公溥、李文正公東陽、劉文靖公健、梁文康公儲、張文忠公孚敬,共十二人。餘贈太傅、太保者不能紀。

尚書吳文定公寬,字原博,號匏庵,蘇之長洲人。少有異質,屢試於鄉不第,年三十餘,得充邑庠貢。務博學,攻詩文,不專治舉子業,決意不就場屋。偶於一士大夫家,作《聽烏軒記》一篇,懸之堂上,忽一達官見之,稱羨不已。問其人,主人以實對,達官乃苦勸之就試。公從之,遂舉於鄉,壬辰試禮部第一,廷試狀元及第,仕至禮部尚書。文章器識,為館閣名臣,所著有《匏庵集》行於世。士之通塞,信有時也。又公少有介行,聞於鄉,偶百裏外一富家主,方幼,有母在,延公為館師。其家有女及笄,窺見公姿容,心悅焉。朝夕輒以肉羹,遣親婢竊通意於公,公恐見汙,乃求見其主母,懇以他故解館去。人扣之,公終不言。及後其女故,公晚年始道此以訓示子孫。其厚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