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春季飲食宜平淡(1 / 1)

第七章 春季飲食宜平淡

八、春茶一杯沁心脾

茶為山茶科的一種灌木或小喬木,有披針形的葉和芸香的白花,是用沸水浸泡焙製的茶葉而成的芳香飲料。其源於我國,產於我國中部至東南部和西南部,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曆史。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都充分體現了茶在我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清明節前後,各種名茶紛紛上市,一杯在握,清香飄鼻,沁人心脾。茶的種類繁多,根據茶葉的製法和品種主要可分為四大類:不發酵為綠茶;半發酵為烏龍茶;全發酵為紅茶;緊壓茶為少數民族地區所習用。根據茶葉中黃醇含量多少的次序,依幹、濕及色澤的不同又可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烏龍茶六大類。茶按商品又可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花茶和緊壓茶。

綠茶性質偏涼,有消炎解毒的功用,其抑菌、抗輻射、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等效果較好;紅茶經過發酵,性質偏溫,有溫胃止瀉、利尿助消化、延緩衰老作用;半發酵的烏龍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有減肥去脂作用,所以日本人稱烏龍茶為“美貌和健康的妙藥”。烏龍茶還有利尿作用,含咖啡因少,適合中老年人飲用;緊壓茶為少數民族習用的調和乳酪飲料,有幫助消化之功用;花茶一般是以綠茶窖花製成,所含成分與綠茶相同,經驗顯示,飲花茶有助於疏肝解毒,有肝病、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者宜飲花茶。古代人稱“茶為萬病之藥”,認為飲茶可以增進身體健康。經過現代科學研究,確定茶葉中含有咖啡因、茶堿、可可堿、膽堿、黃酮類、兒茶類、糖類、酶類、鞣質、揮發油、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礦物質等300多種有益的化學成分,具有營養機體、調節生理以及多方麵的保健作用。如飲適量清淡的茶,可以有以下好處:興奮中樞神經,醒酒解疲勞;助消化,解油膩;強心、利尿、平喘;保護人體的造血功能和保護視力;維持血液正常的酸堿平衡等作用。

飲茶的好處頗多,它向來是人們養生修性的良友,但飲茶也必須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掌握“清淡為好,適量為佳,飯後少飲,睡前不飲,即泡即飲,服藥不飲”的原則。並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①飲茶不宜過量、過濃。茶有提神、消除疲勞的功效,但不可過量飲茶,因為茶中的主要作用成分是咖啡因,過量可引起興奮、不安、失眠等。濃茶中所含的咖啡因、茶堿多,刺激性強,易造成心動過速、心律失常、頭痛、失眠等。因此,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神經衰弱的人喝茶宜清淡、少飲。多飲濃茶還可導致消化功能障礙。甚至發生便秘。②飯前、飯後不宜飲茶。飯前飲茶會衝淡唾液,使飲食無味,還能暫時使消化係統吸收蛋白質的功能下降。飯後立即飲茶,茶葉中的鞣酸遇到蛋白質會凝結成顆粒,遇到鐵會產生沉澱, 使胃腸道難以消化吸收,影響蛋白質和鐵的利用。③空腹、饑餓時不宜飲茶。有人喜歡晨起後空腹飲茶,這樣會衝淡胃液,影響消化。另一方麵,茶又能促進胃的蠕動,並使血管擴張,胃酸分泌增多,使人饑餓難忍,甚至心慌和發生低血糖。④睡前不要飲茶。茶葉有提神興奮、利尿作用。

所以晚間臨睡前不要喝茶,以免興奮失眠,夜間多尿,影響正常休息。⑤不宜用茶水服藥。茶葉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如茶堿、鞣酸、咖啡因、可可堿等),能與某些藥物發生理化反應,對抗或幹擾藥物的作用,或使藥物變質而影響藥物的吸收,使藥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甚至發生不良反應。⑥掌握好泡茶時水的溫度和時間。根據茶葉種類的不同,泡茶時水的溫度也有所不同。一般綠茶,以剛剛沸滾的水為好;高級綠茶,由於特別細嫩,衝泡用水不可太燙,燙則易熟,破壞了茶中的有效成分;對於紅茶,烏龍茶要用沸的開水衝泡,使其有效成分較快、較多地浸泡出來。衝泡的時間,視開水的溫度,茶葉的老嫩和茶量的多少而定。衝泡時間過長,茶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會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而且茶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氨基酸會因氧化而減少。故衝泡時間一般以3~5分鍾為好,並要做到隨泡隨飲,一般衝泡三四次後,就應倒掉,以免有害成分浸出,對身體不利。⑦不要喝隔夜茶,不飲用黴茶。因茶水放置太久,容易被微生物汙染,茶水成分也容易起變化,喝了這樣的茶,有損身體健康。黴茶中含有大量的毒素,不能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