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用孔底壓力灌漿法、壓力灌混凝土法及孔底夯實法解決。
【問題 235】簡述泥漿護壁灌注樁坍孔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答案】(1)1)泥漿比重不夠;2)水頭高度不夠;3)護筒埋置太淺;
4)進尺速度太快或在一處空轉時間太長,轉速太快;
5)撞擊孔壁;6)用爆破處理孔內孤石、探頭石時,炸藥量過大。
速記:炸藥撞進水泥筒
(2)1)選用優質泥漿;2)增大水頭;3)升高護筒;4)控製進尺;
5)控製衝程高度和炸藥用量;
6)孔口坍塌時,應先探明位置,將砂和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 1~2m;如坍孔嚴重,應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積密實後再進行鑽孔。
【問題 236】簡述柱、梁、板、牆主筋錯位的原因。簡述混凝土強度等級偏低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答案】(1)鋼筋未按照設計或翻樣尺寸進行加工和安裝;鋼筋現場翻樣時,未合理考慮主筋的相互位置及避讓關係;混凝土澆築過程中,鋼筋被碰撞移位後,在混凝土初凝前,沒能及時被校正;保護層墊塊尺寸或安裝位置不準確。
(2)混凝土強度等級偏低原因分析:原材料的材質不合規;沒有法定檢測單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報告,或未能嚴格按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規範操作;投料計量有誤;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築、養護不合規。
(3)防治措施:①拌製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細)骨料和外加劑等均必須符合有關標準規定。
②必須按法定檢測單位發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報告進行配製。
③配製混凝土必須按質量比計量投料且計量要準確。
④混凝土拌合必須采用機械攪拌,加料順序為粗骨料→水泥→細骨料→水,並嚴格控製攪拌時間。
⑤混凝土的運輸和澆搗必須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
⑥控製好混凝土的澆築和振搗質量。⑦控製好混凝土的養護。
【問題 237】簡述混凝土柱、牆、梁等構件外形尺寸、軸線位置偏差大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答案】(1)沒有按施工圖進行施工放線或誤差過大;模板的強度和剛度不足;模板支撐基座不實,受力變形大。
(2)施工前必須按施工圖放線,並確保定位線準確無誤;模板及支撐必須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要確保模板支撐基座堅實;在澆築混凝土前後及過程中,認真檢查,及時糾正。
【問題 238】簡述混凝土收縮裂縫的現象、原因和防治措施。
【答案】(1)現象:塑態收縮、沉陷收縮、幹燥收縮、碳化收縮、凝結收縮等收縮裂縫。
(2)原因:混凝土原材料質量不合格,如骨料含泥量大等。水泥或摻合料用量超出規範規定。混凝土水膠比、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混凝土澆築振搗差,養護不及時或養護差。
(3)防治措施:選用合格的原材料。根據現場情況、圖紙設計和規範要求,由有資質的試驗室配製合適的混凝土配合比,並確保攪拌質量。確保混凝土澆築振搗密實,並在初凝前進行二次抹壓。確保混凝土及時養護,並保證養護質量滿足要求。
【問題 239】簡述鋼柱底部地腳螺栓位移的防治措施。
【答案】(1)先澆築混凝土,預留孔洞,後埋螺栓。在埋螺栓時,采用型鋼兩次校正辦法,檢查無誤後,澆築預留孔洞。
(2)將每根柱的地腳螺栓用預埋鋼架固定,一次澆築混凝土。
(3)可用氧乙炔火焰將柱底座板螺栓孔擴大,安裝時,另加厚鋼墊板。
(4)如螺栓孔相對偏移較大,經設計人員同意可將螺栓割除,將根部螺栓焊於預埋鋼板上,附上一塊與預埋鋼板等厚的鋼板,再采取鉚釘塞焊法焊在預埋鋼板上,然後根據設計要求焊上新螺栓。
【問題 240】簡述鋼結構焊縫夾渣的防治措施。
【答案】(1)焊件和焊接材料的品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並有出廠合格證;
(2)焊接時正確選用電流值、焊接速度,清理坡口及其邊緣範圍內的鐵鏽等雜物;
(3)焊條運動要正確,適當擺動,以使熔渣浮出鐵水表麵;
(4)嚴重的內部夾渣應按返修方案規定進行補焊。
【問題 241】簡述地基不均勻下沉引起的牆體裂縫的通病現象和防治措施。
【答案】(1)通病現象:在縱牆的兩端出現斜裂縫,多數裂縫通過窗口的兩個對角,裂縫向沉降較大的方向傾斜,並由下向上發展。
(2)防治措施:地基的軟弱部位進行加固處理後,方可進行磚基礎施工。合理設置沉降縫。提高上部結構的剛度,增強牆體抗剪強度。應在基礎頂麵(±0.000)處及各樓層門窗口上部設置圈梁,減少建築物端部門窗數量。寬大窗口下部應考慮設混凝土梁或砌反磚拱以適應窗台反梁作用的變形,防止窗台處產生豎直裂縫。除了加強基礎整體性外,也可采取通長配筋的方法來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