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兩兄弟闖碼頭 (1)(1 / 3)

孔老三暫露頭角

老家老奶奶咽氣之時,孔家弟兄倆也從山東到了關東,在一個名叫褡褳灣的碼頭上落下腳來。走出家門他們才知道,海是那麼大的一灣子水,一眼也望不到邊,與天緊緊相連。老人有話,天要漏一條縫,也就沒有海大了。他們哥倆就是從老大的一片海上漂過來的。據說這個碼頭形狀如同山東人出門在外時背在肩膀上的褡褳,碼頭天天上上下下的人也大都是背著褡褳的山東人河南人河北人,所以,這個天然形成的碼頭就叫褡褳灣。褡褳灣也好生了得,說是這兒山環水抱,是個天然生成的碼頭,水深灣闊,背風而趨浪。南來北往的大船小船都在這兒靠幫停泊。

再早些年,英國人的艦隊北上天津大沽口炮台途中時,也曾經在這兒靠岸登陸,英國人在這兒搶些百姓的牛羊和糧食,補充兵艦的給養。一個國家的都城,動輒讓外國人兵臨城下,成何體統。於是,當政者下決心要打造護衛京津的門戶,這門戶就選擇了膠東與遼東。接下來,李鴻章奉旨建造山東與遼東一南一北京津門戶。他請來了德國工兵少校漢納根工程師當軍事顧問,勘查了遼東一帶的地形地貌,德國人選定了這兒,認為這兒天造地設就是一個海陸要塞。隻要在這兒建造一座堡壘,可以保證旅順口的後路萬無一失。於是,李鴻章就給了漢納根六千萬兩白銀,讓漢納根少校負責設計建造一座遠東最堅固,火力最猛烈的堡壘。堡壘可不是炮台,堡壘是永久性的軍事設施,它可以千秋萬代使得江山永固。鋼筋混凝土的堡壘建造成了,比起距離褡褳灣十裏遠的古城金州的老城牆要堅固一萬倍。

外麵的世界十分精彩,孔家兄弟這下可是開了眼界。碼頭是個停靠大船的地方。從南洋來的,從北洋來的,從西洋來的,從東洋來的,黃頭發的,藍眼睛的,鷹鉤鼻子的,摳僂眼珠子的,他們倆瞧得眼珠子快要掉到了地上。更有甚者,那些個老毛子的瑪達姆(俄語:女人),上麵高聳著半截白生生的奶子,下邊的大腿光到了大腿根兒,看得哥倆眼睛直了腦袋暈了,不用花錢就能看到真人秀的西洋景。

碼頭上的人朝著他們哥倆喊叫著,“喂!哥們,是不是剛下船呀?”

孔家弟兄哪裏聽出這是當地人在嘲笑外來生人的罵人話,連忙回答,“是,是剛下船。”

眾人笑得前俯後仰,鼻涕眼淚都流了出來。這句欺生的罵人話過去了一百多年,至今仍在碼頭上延續使用著。

碼頭上各色人等都有,街頭巷尾來回竄的有個唱蓮花落的花臉郎。他就是會唱拉場戲,唱順口溜的山東黃縣人孫大舌頭,他唱出的歌詞就有國際性。

“精英國,富美國,

窮吃窮喝是羅斯國(俄羅斯)。“

想知道哪國人的特征,他又會唱:

“英格蘭的頭,法蘭西的腰;

德意誌的胡子,小日本的腳。”

孔家兄弟來到褡褳灣的時候,正是褡褳灣碼頭最忙碌的時候。堡壘裏麵裝備著一百二十九門德國克虜伯軍工廠生產的各種口徑的大炮,重的有幾萬斤,小口徑的也要幾千斤。從萬裏之遙的西方漂洋過海,到了遼東,靠上褡褳灣碼頭。碼頭上的人都睜大眼睛,半天喘不過氣來,天哪,天下竟然有這麼大的船。大船外殼是鋼鐵製作的,船上的大煙囪冒著團團黑色,遮蔽了半邊天。大輪船就像一座小山,臥在港灣的碼頭。火輪船上的汽笛一拉響,好家夥,就像一萬頭老牛一齊哞哞吼叫。一門門大炮從火輪船上吊了下來,為從船上卸下大炮,運送到到岸上,李鴻章特地撥銀子修了一座棧橋。接下來,就要把這些大炮運送到堡壘上去。這可是一項不小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堡壘的總兵趙懷業也是一籌莫展,大炮怎樣才能運送到堡壘之上?軍方沒有辦法,地方也沒有辦法。怎麼辦?趙總兵愁得茶飯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