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昭德說,“我想要銀子,但是,我的祖宗有訓誡,莫念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我不要沒有來路的銀子。碼頭這麼的人,於杠頭為什麼偏偏賞銀子給我?”
於漢臣走了過來,“因為你拉了尖子,因為我也看上了你,以後要你死心塌地跟著我幹。”
“我可以跟著你幹,但是,銀子我還是不能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一旁的於老歪有些惱羞成怒,“天下有這等事,白給的銀子不要?什麼意思?視銀子如糞土,還是與銀子有怨仇?咱們老大給過誰這樣的麵子?你是不是越敬越歪歪腚?”
孔昭德說,“掌櫃的千萬不要誤解了我的意思,平白無故的銀子,我不能要,總要有個來曆,總要有個說法。在碼頭上,有人無緣無故送銀子給你,你就能收下?你說出來,咱們於杠頭為什麼要送銀子給我?是獎賞,還是可憐?”
“老大看上你了,臭小子,你腦子也不缺弦,這蹊蹺看不出來?”
於漢臣也是身懷武功的人,他在碼頭上混了這麼多年,也交結過武林中人。但是,年輕的孔昭德有如此造化與德行的人,確是第一次遇見。就像騎手遇見了駿馬,這個年輕人就像一把他尋覓了許多年的寶劍,突然間就在他的眼前熠熠生輝。他想抓住這把寶劍,他也太需要這把寶劍了。於漢臣已年近花甲,這兩年,他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夠讓他放得下心來的繼任者。碼頭上的人倒是不少,可他一直也沒能找到對自己心願的人。想不到這一回,無意之間,孔昭德自己走進了碼頭,走到了他的跟前。給孔昭德送銀子,於漢臣也想試一試這個年輕人。人家沒有接受他的好意,他反倒挺高興,可以認定,這個孔昭德不是個貪圖錢財之人。整個碼頭,其實都是他於漢臣的天下。他不僅是小杠們的頭領,他也是碼頭黑道上的老大。碼頭上的各門各道,哪個敢不高看他於漢臣一眼。他的手下有百十號一呼百應的小杠,他也稱得上是說一不二的人。可是,他看上的這個孔家老三偏偏不買他的賬。不過,遇上一個中意的人也不易,他也不急,碼頭上的老大,不怕這小子有三頭六臂,早晚收歸他於帳下。
孔昭德是有些愚笨,但他心裏有數。小時候,他練過武功,教他武功的周紫陽。因為遇到了難事,才流落到了孔家莊。那一年,地裏莊稼收成好,孔家的長輩收留了這個落難的周先生。讓他給莊裏的孩子當先生,並且教孩子們一些武術。周紫陽是個高人,他的通背八卦掌可稱得上是一門絕枝。在孔家莊當先生這段時光,他發現,這個孔昭德讀書雖然有些木訥,但對於武術,他似乎有著先天的靈感。他的一招一式,他對於拳路的記憶和理解,都高於一般的同齡人。於是,他對孔昭德分外高看一眼。閑暇之時,便多教他一些招術和拳路,甚至把祖上的一些密笈也傳授給他。平時,村裏的小夥伴在一起打打鬧鬧。自從跟著周先生學了武藝,孔昭德再也不肯出手打人了。他嚴格地遵守著師傅的教誨,決不張揚輕易出手。周紫陽也看出來了,這個孔昭德就是他一生要遇到的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學生遇到一個好先生不容易,一個先生想碰到一個好學生也不簡單。周先生在教孔昭德武功的同時,也經常給他講述一些變法革新的故事。孔昭德聽著雖然有些不太明白,但他知道,那些被官府追捕的人都屬於亂黨之列。城門樓上,經常懸掛著一顆顆血淋淋的亂黨頭顱,旁邊貼著大字告示。
周先生離開孔家莊的那天晚上,孔昭德記得很清晰。周先生告訴他,他的祖先孔夫子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讓人們忠於朝庭,孝敬父母,愛護兄弟姐妹,要講規矩,要講秩序,為人處世的道理,什麼都沒有錯。所以兩千多年了,人們都認定孔夫子是聖人,他的所有言行都是人們尊奉的真理,都是為人處世的楷模。但是,恰恰是這個聖人,害苦了幾萬萬的中國人。這位聖人,教會了人們虛偽,讓人們逆來順受。周先生的話,他真的有些聽不明白。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他跪倒在周先生麵前,給他磕了三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