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飯館裏的奇遇(1 / 2)

我們落腳的小縣城,位於巴蜀大山深處,交通非常閉塞,人口也不多,可剛到縣城,我們就遇到了一件怪事。

在賓館安頓好後,我們五個閑庭信步似的去外麵吃飯,從喧鬧的大都市,來到這個青山綠水環繞的小縣城,新鮮的空氣和優美的風景,讓大家心曠神怡,心情大好。

“你們注意沒有,這個地方的口音,好像和一般的巴蜀口音很不一樣。”當大家點完餐後,秦晴聽著周圍本地客人的談話聲,若有所思地說,“其實,剛一到這裏,我就發現這裏的口音很特殊。”

秦晴上身穿一件很緊身的T恤,配上低腰牛仔褲,凹凸有致的身材更加顯露無疑,她撩了一下披肩秀發,顯得異常嫵媚而又清秀,身上淡淡的香味,讓我有點心跳加速。

王教授聽完秦晴的話後,眼睛一亮,一臉興奮地說:“真是這樣的話,可能證實了我的某些猜測是正確的。”

我則對秦晴的這種說法有點不以為然,便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這應該很正常吧,所謂的十裏不同俗、五裏不同音,尤其是在山區,即使離得很近的地方,口音也會有很大差別的,我就是在南方長大的,對此深有體會。”

還沒等秦晴回應我的話,王教授沒理會我的話,而依舊順著自己的思路說:“我一直以來,就有一種設想——這裏的人,很多應該是古秦人的後代,他們的語音,有些和秦音很像,所以口音才和周圍其他巴蜀語係很不一樣。”

“秦國的口音?不就是陝西的口音,可我聽這些人的口音,怎麼和陝西口音一點都不一樣呢?我在美國讀書時,經常去一個陝西人開的中餐館吃飯,回國後,光是由於工作原因,也去過好多次陝西了,並且上次發掘那裏的一座大墓時,我在那裏一連待了兩個月呢,對陝西口音再熟悉不過了,但聽不出來這裏的口音,和陝西口音有任何相似之處。”

看來對於王教授的觀點,王同完全無法理解。

“哎呀,王同,看來你對這個領域不太懂啊,兩千多年的秦朝時的口音,和現在的陝西口音,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語言、文字的演變很複雜的,你不懂就不要亂說。”

胡夢和王同兩個人總喜歡鬥嘴,這仿佛是他們的樂趣,我還從沒見他們好好說過話。

胡夢雖然和秦晴一樣,都屬於漂亮女孩子,但性格和秦晴又很不一樣——和秦晴相比,胡夢屬於比較內斂型的,和同事相處,總保持一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既不會特別親近,也不會疏遠,除了喜歡和王同鬥嘴外,她從不和同事發生爭執。

她平時紮著馬尾,五官精致,身材窈窕,舉止文雅,這都和她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背景很一致。

王同被胡夢這麼一番數落,不但一點沒生氣,還調皮的吐了吐舌頭,做了個鬼臉,暫時默不作聲了,好像是一個做錯事的孩子。

秦晴微微一笑:“胡夢說的沒錯,確實是這樣的,語言的變化在幾十年內,很難察覺,但如果放在更長的時間觀察——比如說幾百年——那變化就非常大了。

比如說,現在的閩南語,就是古代河南洛陽話,是大概1800多年前,河南洛陽的一支漢軍帶到福建的南部的,後來,又有一些河南洛陽人陸陸續續移居到那裏。

由此可以看出,現在的河南洛陽話,和一千多年的洛陽話,差別有多大?可以說簡直毫無相似之處。

還有,現在的福州話,則是春秋時的山東齊國話演變而來,並且保留了大量的山東齊國話的特點,也可以說,現在的福州話,就是古代的山東話,但現在的山東話,和福州話就完全不一樣了,估計山東人一點都聽不懂福州話了。

通過這些,王同應該就能理解為何古代的 ‘秦國話’,和現在的陝西話一點都不一樣。”秦晴微笑著看著王同。

“行啊,秦晴,想不到你這麼厲害。”王同拍馬屁的說道。

“哈,秦晴可是研究中國語言演變的專家,她能在一星期之內,把任何一個地方的方言,學的惟妙惟肖,在這方麵的能力,簡直和語言大師趙元任不相上下。”

看來對於秦晴,王教授非常賞識,不過經王教授這麼一說,還有剛才秦晴的表現,我們確實對她刮目相看了。

秦晴微微一笑,大方而又得體的說:“王教授過獎了,這都算是我的研究領域以內的知識,我本就改掌握的。另外,關於語言的變化,還有一首唐詩,就能反應出來這種語音的演變。

比如,在唐朝,按照當時的主流讀法, ‘石’和 ‘十’是不同音的,同樣, ‘針’和 ‘真’也不同音,如果在唐朝,把這些念成同音的話,就會被笑話發音不準,唐朝有個詩人叫胡曾,他老婆那個地方的人,在當時就把 ‘石’和 ‘十’、 ‘針’和 ‘真’念成同音了,他還做了詩對此取笑一番,就像咱們現在笑話一些人普通話不好似的,這首詩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