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樹林裏的古燈(1 / 2)

鄭旭見我們一臉錯愕,便接著講下去:“這還要從昨天的那兩份報告說起,還記得嗎?那兩份報告很怪——當提到那個古猿見劉邦的事情,卻忽然沒了,而且後麵還有十多頁的白紙。”

“是啊,我們當時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還是你堅持要燒掉,難道你從那十多頁的白紙上,看出了什麼隱藏的信息?”,我吃驚地問道。

鄭旭卻搖了搖頭:“沒有,那十幾頁白紙上確實沒有什麼信息,但王教授在交給我那份報告時,卻告訴我夜裏淩晨兩點鍾時,我和王同要在賓館門口等他,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訴我倆”。

“這怎麼可能呢?王教授交給你資料時,我們就在旁邊,卻從沒聽見王教授說這些話啊”,張大軍連連搖頭說。

我、秦晴、胡夢也都連連點頭——張大軍說的沒錯,王教授交給我們報告時,隻簡單的說了幾句,我記得清清楚楚,並沒聽到王教授這麼說過。

鄭旭則不慌不忙地反問了我們一句:“還記得我和王教授交流時,用的 ‘眼語’嗎?”

我猛然一愣,立刻想到了鄭旭和王教授、確實曾經用這種 “眼語”、在蒙老頭麵前、神不知鬼不覺地傳遞信息,秦晴曾經告訴過我們,所謂的 “眼語”,就是用眼部的細微動作,比如眨眼、挑眉、轉眼珠等不同的動作組合,來專遞比較複雜的信息,因為這種 ‘眼語’,動作幅度很小,極難被人發覺,所以在傳遞信息時,有其他方式替代不了的優勢。

但要掌握這種 “眼語”,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

“你的意思是說,王教授在告訴你這些信息時,用的是 ‘眼語’?”秦晴恍然大悟地說,鄭旭點了點頭,而張大軍則仍舊一臉不解,秦晴又給他稍微解釋了幾句,張大軍才明白。

“你們也都知道了,這座城市中的各種間諜也不少,這些間諜不全是其他國家情報機關的,還有很多商業間諜,還記得跟蹤咱們的那個 ’黑夾克’吧,除了他之外,還有很多雙眼睛,在暗處密切關注著咱們的一舉一動,我之所以讓人二十四小時、用攝像頭為我們 ‘站崗’,也是基於這方麵考慮。對於這點,王教授當然比我們更清楚。

所以王教授對一舉一動,都非常謹慎。當時為了保密,才用了這種最為隱蔽的 ’眼語’,向我傳達了信息,而這種 ’眼語’,隻有離得足夠近,並且是在正麵時,才能準確捕捉到這些信息,即使當時旁邊有人監視、監聽咱們,他們也發現不了的。”

“那王教授為何不一同去你房間裏,慢慢告訴我們呢?”胡夢仰著臉,不解地問道。

“因為當時情況特殊,他根本沒時間了,但至於什麼情況,他也並沒細說。

但在淩晨兩點時,我和王同如約在門口等他,一直等到了兩點半左右,王教授都沒出現,我就有點懷疑我接受的信息是否有誤,王同也有同樣的懷疑,但就在那時,一輛出租車開了過來,並停在了我和王同麵前,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後車窗搖開,有個人從後麵探出頭來,我借著燈光一看,正是王教授。

而王教授卻什麼也沒說,隻是伸出用手,遞給我一個信封,然後那輛出租車,又載著王教授風馳電掣般地開走了,我和王同連忙又進了賓館,回到我房間後,才把那個信封拆開。

信封裏是四頁紙,上麵是王教授的手書,寫的密密麻麻的,字跡也很潦草,那四頁信紙上說,那兩份報告後麵的十多頁白紙,是另有原因,等以後有機會再詳細告訴我們,他交給我們報告時沒說,也是有苦衷的,但也不便細說,因為情況緊急,他想把那份報告殘缺的內容,用手寫出來,算是補充一下,讓我和王同看完後,能夠立即行動。

王教授在那四頁手稿中說,當我們在那個小縣城展開調查時,另外有一組專家團隊,也同時在這座城市中展開了調查,這個調查團隊,通過特殊渠道,得到了一份那位秦始皇記憶繼承者、寫給秦明偉父親的密信,那封密信上透露了一個驚天秘密——劉邦和秦始皇一樣,也成功地進行了記憶傳遞,並且也一直把記憶成功地傳遞到了今天,不過,劉邦的記憶傳承者並不是人,而是那種古猿!

而這一切,都是長袍人在背後操縱。

作為史前人類後代的長袍人,為何要分別傳遞劉邦和秦始皇的記憶呢?他們這麼做,當然是有目的的,而且是一個很特別的目的。

作為史前人類的後代,長袍人有驚人的特殊能力,也有極其先進的科技積累,但唯一讓他們無法克服的,是自己的體質——他們的體質,一直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的環境,這才限製了他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