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一塊石頭(1 / 2)

我們原以為,隻有那個小縣城中的秦始皇陵裏、還有我們離開的那個城市周圍一帶,有這種古猿存在,可周凱之又從哪裏找到的這隻古猿呢?

見我們都在等他說話,周凱之仍舊不慌不忙,他站起身來,把開水倒進茶壺裏,並換了些新的茶葉,把茶壺蓋蓋好後,開始慢慢地晃悠著茶壺,看來他對泡茶很講究。

但我們好像達成了默契、非要逼著他說話似的,所以,大家全都默不作聲,並把目光都投在周凱之身上,在這種目光的注視下,通常一般人都會感到壓力、而主動說點什麼的,但周凱之卻根本不理我們,仍然悠閑地輕搖著茶壺,一言不發,好像我們根本不存在似的。

看來這個老頭的脾氣是夠古怪的。

就在這種怪異的沉默中,過了足足有十多分鍾,周凱之才把新泡好的茶水,輕輕地倒在自己的杯子內,並端起杯子,用嘴唇輕輕地抿了一口,閉著眼一臉陶醉地低聲嘟囔了兩句:“嗯,好喝,好喝,泡的剛剛好。”

這時,他才撩起眼皮,掃視了我們幾個一眼,清了清喉嚨,終於緩緩地開口說話了:“為什麼是人統治這個世界?而不是其他物種?通常的答案就是 ‘人的智慧最高’,所以才成了地球的統治者,而且人類自己也覺得這是一種必然似的。

我覺得這些觀點有點放屁,人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其實是一種很偶然、很微妙的巧合,而不是什麼必然。

如果地球的磁場、地球的引力、空氣的成分、海洋的酸堿度等因素,隻要發生微小改變的話,也許就沒有今天的人類了,或者人類早就滅絕了,而統治世界的,也許就可能是地球上其他的智慧生物了,比如說,也許就是它們這些古猿。

我的意思是說,人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強大,每個物種的進化,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因素都很微妙,稍微發生變化,就會導致很多物種的滅絕,所以,在大自然麵前,所有的生物都是脆弱的。

而且在漫長的生物進化史上,其實存在過很多智慧很高的生物,因為它們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漸漸滅絕了,或者躲到了地球一些特殊的地方,以一種極其隱秘的方式,繼續生存著。

負責守護秦始皇核心區域的那些村民,還有這種古猿,應該就是這類生物了。嚴格說來,他們雖然是智慧生命,但無論是身體結構,還是交流信息的方式,和人很不相同,而他們生存的環境,當然也和人類有差異。

所以,無論是那個村的村民,還是這些古猿,雖然他們也可以短期生活在一般的環境中——我說的“一般環境”,當然就是指我們人類生活的環境了——但卻必須要定期回到他們營造的、特殊的環境裏,這樣他們才能生存下來。

因為人類生存的環境,會對他們的身體有損害,而他們返回到特殊的環境中,就是為了修複身體的這種損害。那個秦始皇陵,就是這麼一種“特殊的環境”,也正是因為這樣,那個村的村民,還有古猿,都必須定期回到秦皇陵中。

而且那個秦皇陵,遠比你們想象的要大的多——它分為不同的區域,而且那個秦皇陵的形狀,既不是圓形,也不是方形,而是一種特殊的、不規則形狀,這些不同的區域,都洞道連通著。

連你們今天離開的、那個城市中的一些區域,都是秦皇陵的一部分。”

聽到這裏時,連王教授也大吃一驚,他愣愣地看著周凱之,禁不住自言自語地說:“真沒想到,沒想到,那個城市的某些區域,竟然也是秦皇陵的一部分,太讓人意想不到了,這樣算來,那個秦皇陵的所輻射到的區域,會有幾百裏。”

周凱之的這番話,不但讓我感到極度的震撼,還有一種醍醐灌頂般的豁然開朗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風凱生活的那個模擬空間,以及石縫裏那個平原,甚至幾百裏外的、玲瓏神廟裏的那口古井,可能都是秦皇陵的一部分,並且是很外圍的部分。

這樣一來,也就可以解釋在那個城市中,為何也會發生那麼多怪異的事情了,而且那裏很多詭異,與小縣城中很類似——因為無論是那個小縣城、還是那座城市的一些區域,都可能是秦皇陵的一部分。

同時也可以很好地解釋,那個隻可能出現在秦皇陵的古燈、為何會在那口古井裏了!總而言之,根據周凱之的這個判斷,原本很多無法解釋的事情,現在都可以輕易解釋通了。

此時此刻,我才被這個脾氣古怪的周凱之給鎮住了,他難怪是我們這次行動的總指揮,想不到他對秦始皇陵的認識,比我們深入的多,唯有如此,才能高屋建瓴地一下子就看出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