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凱之的表情上,我就隱約覺得周凱之遇到這隻古猿的過程很不尋常。而周凱之接下來的講述,就更加讓我們聽的目瞪口呆:
“說到這隻古猿,還要從很多年前的一次去秦皇陵的考察講起。那次的經曆,最怪異、也最不可思議,那次是我單獨去的,而且那次的考察,也有明確的目的,是重點考察一塊圓形的巨石,並特地選在了冬天去。
那塊巨石非常奇怪。
它大概有一間屋子那麼大,是個很不規則的圓形,在山間的一片空地上。按說這麼大的一塊石頭,應該很重才是,但卻並非如此,兩個人使勁推的話,就能推動。
我和當地的一個向導就推過,雖然費了很大的勁,但總算把它推著滾動了幾米。
而那位向導,是當地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獵人,在那十多年中,我每次去那裏考察,都會請他當向導,時間一長,我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對於我掌握的一些情況,我也並沒隱瞞他,後來還把他發展成了最早、也是最核心的調查組成員之一。
那位老獵人從小就在那裏長大,因此對那一帶大山的情況非常熟悉。而那塊怪異的巨石,是他偶然發現的,有一次,他在山裏打獵時,偶爾在一塊山間平地上休息。
在那個山間平地上,有一塊巨石。
按說,那種巨石在山間比比皆是,他一般不會特別注意,可有一次,當他再次經過那個山間平地時,忽然發現那塊巨石好像移動了位置!
而他之前明明記得,那塊巨石原來在平地的南側,而再次看到時,那塊巨石卻在平地中央的位置,這究竟是誰挪動的呢?
那裏是人跡罕至的大山,附近上百裏,幾乎都沒什麼人煙,隻有他這種獵人,才會深入到那裏,怎麼可能會有人專門來移動如此大的一塊石頭呢?再說,那麼巨大的一塊石頭,根本不是人力能移動的。
那位老獵人越想就越覺得奇怪,他還仔細看了看那塊石頭的質地,發現和普通的石頭沒什麼區別。從那之後,他就特別開始注意那塊石頭了。有時還專門去看那塊石頭,經過長期的觀察,他更加確定,那塊石頭確實能移動位置,而且移動的還很頻繁。
難道這塊石頭成精了?自己會動?但這怎麼可能?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而當那位老獵人成為我的向導後,就向我說了這件很怪異的事,聽完這件怪事後,我心裏一動——當然,我並不是因為獵奇而獵奇,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在那一帶,每個怪異現象的背後,可能就與那個秦皇陵有關,甚至可能是了解秦皇陵的一個突破口。
於是,我就請那個老獵人帶我去看看那塊石頭。
我們帶了足夠的食物,在大山裏走了兩三天,才找到了那個山間的平地,並且也確實見到了老獵人說的那塊巨石。
巨石在那塊平地的東北角上,我還特地用小錘子,試探性地敲了敲那塊巨石,才發現那塊巨石雖然看起來和一般的石頭沒什麼區別,但卻異常堅硬——一般的石頭,用那把小錘子輕輕敲幾下,就能很容易敲下一塊來。
但我在那塊巨石上猛敲了好久,連指甲大小的一塊,都沒能敲下來,那塊石頭真比鋼鐵還硬。
既然這麼硬,那麼密度肯定也比一般石頭大的多,重量肯定也會比一般石頭重很多,更不可能有人能移動它了,但它移動位置、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倆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頭緒來。
於是,我決定在那塊平地上支起帳篷,觀察幾天,看看它到底是如何移動的。
我們倆連續等了三天左右,卻沒發現任何異常,這樣一來,我也越來越沒信心了,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觀察到巨石的移動。
等到第四天,依然沒有任何動靜,我們就決定回去,但就在當我們收拾帳篷時,忽然,那個山間的平地裏刮起了一陣山風——在山裏,那種山風經常出現,因為山裏地形複雜,所以這種山風的風向很亂,風力的分布也很不均勻,比如說,在一個區域內的風力可以達到八九級,可在幾米外,風力卻也許隻有二三級。
我們被那股劇烈的山風掀翻在地,然後又像是片樹葉一樣,被刮起來,重重地砸在旁邊崖壁上,幸虧我們本來離崖壁並不遠,所以才沒受傷,但就在這時,除了呼呼的風聲外,我還聽到一陣隆隆聲,我吃了一驚,不知道是什麼聲音,在那股狂風中,我努力睜開眼睛,往四周看了看,這才驚奇的發現,原來是那塊巨石,在山風的作用下,開始慢慢滾動起來!
看到如此驚人的一幕,我才猛然知道了這塊巨石的移動的原因了——沒想到在我們即將離開時,竟然破解了這個困擾我們的謎團,這也許是天意吧。
那股劇烈的山風,大概也就持續了一分多鍾,便很快就過去了,周圍又恢複了原來的平靜,而那塊巨石,在山風的作用下,至少移動了八九米遠。這讓我和老獵人都感到大惑不解——雖然那股山風真的很大,但還遠遠沒到刮動那塊巨石的程度,怎麼那塊石頭就移動了呢?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