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您知道這種黑太陽圖案的故事?那您趕緊說說,是怎麼回事?”趙偉雄好像對自己手腕上的這種胎記也很好奇,我忽然想起小孟說的,趙偉雄很可能是蒙弘陽的後代,而他一直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世、還有蒙弘陽的底細,包括對這種神秘無比的胎記,當然也更想多了解些。
我們都知道,王教授是曆史專家,尤其是秦漢史的權威,在過去的探索中,他就是通過淵博深厚的曆史知識,讓我們有了很多重要的發現,也隻有他,能把我們發現的很多現象和事物,和曆史連接起來,難道這種圖案,也有曆史記載?
王教授點點頭,先淡淡地說了一句:“其實你這個不是刺青,而是胎記。”
王教授此話一出,我們都驚得說不出話來,趙偉雄更是騰地一下,從椅子上站起來,緊緊盯著王教授,嘴唇微微有些發抖,用顫巍巍的聲音問:“你是聽誰說的?”。
我們四個也吃了一驚,因為我們並沒把從小孟那裏聽到的消息告訴王教授,他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王教授神色平靜,不慌不忙地繼續說下去:“其實在漢朝朝的一個古墓中,就出現過你手腕上的這種圖案,這種圖案刻在古墓的石壁上,而且無論上是石壁的文字,還是竹簡上的,都詳細價講述了這種圖案、奇異無比的由來。
據石壁上和竹簡上的文字記載,那個墓的墓主人,是秦朝一個大將,名叫 ‘仲李’,其實,意思也就是 ‘李老二’的意思,因為 ‘仲’在古代就是“排行老二”的意思,而固然有時把一個人在家裏的排行,放在他的姓前,比如,’孟薑女’並不姓 ‘孟’,’孟’是 ‘排行老大’的意思,’孟薑女’就是 ‘薑家的大女兒’。
這人叫做‘仲李’,光是這個名字就非常怪,因為一個大將軍,怎麼可能沒有大名呢?
這個人的經曆卻非常奇特,奇特到令人難以置信,在講這個人奇特的經曆前,先說一個曆史上的一件事。
你們肯定都知道 ‘張良刺殺秦始皇’的故事——張良是韓國的貴族,但韓國被秦所滅,張良身負國恨家仇,決定要刺殺秦始皇。
他打造了一個一百多斤的大鐵錘,準備當秦始皇從山下經過時,他把大鐵錘扔下去,往秦始皇的馬車上砸,從而把秦始皇砸死。
但秦始皇卻很狡猾,他坐的馬車,有三輛是一樣的,而張良在山上扔下鐵錘後,隻能砸一輛馬車,該砸那輛呢?張良猶豫不決,但眼看車隊馬上就要過去了,張良已經沒那麼多時間考慮了,他就選擇了中間的一輛馬車。
猛地把大鐵錘扔了下去,把中間那輛馬車砸了個稀爛。
但遺憾的是,秦始皇卻坐在了最後麵的一輛車上,所以秦始皇便躲過了一劫,這是曆史上的記載。
但讓我們這些曆史研究者感到震撼的是,在那個叫仲李的將軍陵墓的牆壁上、以及出土的竹簡上,卻記載了這件事的另外一個版本。
秦始皇那次出遊時,身邊帶了一個叫仲李的人,而那個人能夠感知即將出現的危險,算是位奇人。
正是因為仲李有這種出奇的能力,才讓張良的沒能砸中秦始皇。
其實,那天路過張良埋伏的路段時,秦始皇所坐的馬車其實隻有一輛,而不是史書中說的三輛。
因為秦始皇覺得天下已經穩定了,而且有那麼多軍隊護駕,還有地方的軍隊在周圍巡視,怎麼會出現危險呢?所以他坐的馬車隻有一輛而已。
當秦始皇即將經過一段山路時,仲李卻忽然攔住了秦始皇,說在前麵有危險。
秦始皇將信將疑,但這種事,當然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在通過那段路之前,秦始皇就偷偷下了車,先找了一個陰涼處等著,讓空馬車通過那個危險路段,以測驗仲李說的是否屬實。
後來的事情當然就可想而知了——張良雖然砸中了那輛馬車,可惜秦始皇並不在裏麵。但後來,為了凸顯秦始皇的英明神武,才捏造了有三輛馬車,而且是秦始皇自己選擇坐在後麵的馬車上,才沒被砸死。
也就是說,秦始皇能躲過那次暗殺,完全是因為仲李的功勞,但史書上卻完全沒有那樣記載。仲李幫助秦始皇躲過的暗殺,遠不止這一次,他就像是秦始皇身邊的報警器一樣,準確地探測出每次即將出現的危險,在關鍵時刻,救秦始皇一命。
但秦始皇疑心很重,他對仲李也有防範,雖然仲李立下汗馬功勞,但秦始皇並沒讓他做官,而且決不允許仲李獨自出現在他身邊。仲李雖然沒當官,但還是得到了秦始皇的重賞,有了很多錢財。
秦始皇對仲李的出身一直很好奇,他派人詳細地調查了仲李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