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幽靈物質(1 / 2)

那件事也實在是太怪異了。

在撿到那塊金屬東西後,施方在之後的幾天裏,每天都反複研究,雖然他有礦物學的背景,但還是看不出這究竟是什麼物質,便拿到材料研究所去進行檢驗。

更加奇怪的是,無論是光譜分析法、X光檢測、核磁共振、質譜儀等,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但仍然是沒有任何結果。

怎麼可能沒有結果呢?

因為當用這些儀器檢查那塊東西時,所有的儀器都出現了暫時的失靈;而每次檢測這種物質,那些儀器都會失靈。

不但高精儀器、檢測不出那種物質的成分來,連傳統的方法——比如根據物體的顏色,熔點,氣味等,來判定是什麼物質——也都不能湊效,這不但讓施方感到意外,也讓參與檢測的專家們覺得匪夷所思,怎麼可能出現如此怪異的情況呢?

材料學家們是最不信鬼神的,但這種現象又該如何解釋呢?

經過整整七八天的檢測,仍然沒有檢驗出那塊物質是什麼成分,那些材料專家們終於束手無策,便隻得把那塊物質,還給了施方,施方也無奈地拿著那塊物質準備回家。

不過施方仔細想了想,覺得這種結果,如果放在整個事件中去看的話,也並不讓人感到那麼意外,畢竟整個的事件,本來就是無比怪異而又匪夷所思的。

但就在施方剛走出材料研究所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後麵叫他,施方連忙停住腳步往後看,發現追出來的人,是材料所研究所一名專家,名叫翁同建,大概五十多歲的年齡,也是材料所的首席專家。

“哦,是翁老師啊,您有什麼事情嗎?”施方吃了一驚,因為沒想到翁同建會追出來找他。

翁同建神情有點緊張地往周圍看了一下,好像很怕人看見似的,這種表情,更讓施方有點意外,還沒等施方再問什麼,就聽翁同建連忙對他說道:“你周六如果有時間的話,請帶著你這塊東西來我家一趟,我想告訴你些重要的事情,當然,是關於這塊物質的,這是我的地址。”

還沒等施方說話,翁同建就把一個紙條塞到施方手中,然後匆匆地回頭就走,可剛走了幾步,就忽然又想起了什麼似的,囑咐施方說:”這塊物質很可能自己溜走,所以,你千萬要保存好它,最好把它鎖緊保險箱裏”。

施方呆站在那裏,過了好久之後,才回過神來。這讓他既興奮、又忐忑,還有點莫名其妙。

看來翁同建對這種物質有所了解,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卻不能再這裏告訴施方,究竟這塊物質裏、藏著怎樣的秘密,翁同建為什麼不能直說呢?這個問題,在之後的兩天裏,一直縈繞在施方的心頭,但他也嚴格按照翁同建說的去做,把那塊物質鎖到了保險箱裏。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六,一大早,施方就拿了那塊物質,開車直奔翁同建家去了。

翁同建的家,在市裏一個普通的住宅樓中,而正是在檢測這塊物質的幾天裏,施方才和翁同建相識,他覺得翁同建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工作者——不苟言笑,說話嚴謹,寡言少語,但一說話,就會顯得思路情緒,表達準確,而他的一些觀點,更是能讓人耳目一新。

據說他是材料科學領域內,最權威的專家之一,也是幾個世界名牌大學的客座教授。雖然兩人雖然接觸不多,但因為性格有點類似,所以很有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的感覺。

翁同建在那棟樓的最頂層——二十五層。

不知為什麼,從來的路上,施方的心情就有點緊張,因為他覺得,關於這塊物質,翁同建肯定知道很多秘密,而施方隱約覺得,這些秘密,可能和他的命運有關。

施方坐電梯上到二十五層,找到翁同建的家,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施方抬手在門上輕輕敲了幾下,門很快打開了。而開門的正好是翁同建。

“嗯,施方,你來了,請進”,翁同建的話雖不多,但讓人覺得很親切。

施方進屋後,發現翁同建家裏還算是寬敞,三室一廳,隻是到處都堆滿了書籍,大都是關於材料科學方麵的。

“翁老師,怎麼就你一個人在家啊?”施方坐在沙發上,在屋裏掃視了幾眼後說道。

“嗯,我有個女兒,她現在上大三了,在另外一個城市裏,隻有寒暑假才回來,我老婆是一個集團的領導,出國考察去了,估計要十天半個月才能回來”,翁同建邊說邊為施方倒茶,兩人又聊了幾句閑話後,才切入正題。

“翁老師,您讓我帶這塊物質來找您,難道您知道這塊物質是什麼嗎?”施方掏出那塊物質便觀察邊問。

翁同建並沒立即回答,而是從施方手中,把那塊物質接過來,然後拿出一個金屬盒子來,把那塊物質放進去,蓋上了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