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忽然提到了戰國時,南方一種奇怪的喪葬風俗,還說到了一個叫牢十三的人。
就聽王教授接著講下去:
“牢十三原來就生活在南方這些小國中,當然,從小也有這樣的觀念。他是個很有名的尋礦人,那是戰國時代,在那個年代,如果誰能找到金屬礦,誰就有了很重要的戰略資源。
因為找到金屬礦後,那些金屬礦石,即使不經過提煉,硬度也比一般石頭硬很多,用那些金屬礦石,製造出來的武器或箭頭,就會非常銳利,在打仗時,殺傷力當然也更大。
所以,當地的各個小國,都把牢十三奉若上賓。
這個牢十三,不但善於找礦,還能說會道,因此,他在南方大山裏的那些小國中,是個無人不知的人物。
找礦石的時候,牢十三會在那些山體內的溶洞中,一待就是幾個月,一般人在溶洞中,待幾天就會餓死,但不知牢十三有什麼辦法,竟能在溶洞中,一連住幾個月。
時間一長,人們紛紛傳說,牢十三在溶洞內,遇到了神仙,學了一些仙術。
更匪夷所思的是,牢十三能在大山的裏的溶洞內,製造出和外麵一樣的空間來。那些溶洞裏麵,沒有一點光線,又黑又潮。
但經過牢十三一改造,那些黑暗的溶洞內,忽然會變得和外麵一樣,有藍天白雲,花草鳥蟲,還涼風習習。不過有一點,倒是和外界不同——在這種經過牢十三改造過的、大山內的空間裏,沒有日月星辰,也沒有黑夜,永遠都是白天。
並且這些大山裏麵的空間,經過他改造後,會讓人覺得無比遼闊,就像咱們現在看到的一樣,天高雲闊,一望無際。
在建造完這些大山內的空間後,他還找國君來參觀,那些國君見到這種大山裏的空間,都無比震驚,他們覺得牢十三就是個神人,並希望自己死後,能葬到這種神奇的空間裏。
因為這種環境,和外界一樣明亮,遼闊,沒有任何的憋悶感,還沒有黑夜,而且溫度也很舒服,不會下雨,也沒有太陽曬,因此,比葬在外麵的樹上更好。
如果是葬在外麵的樹上,還要經受雨林日曬,以及各種蛇類、鼠類的啃噬,因為那些老鼠和蛇,都能爬樹。
屍體除了自然腐爛外,被這些小動物一糟蹋,就變得更加狼藉。
但如果死後葬到這種空間內,則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因此,大山裏幾乎所有的國君,對這種墓,都趨之若鶩,紛紛讓牢十三為他們、在山體裏,建造這樣的墳墓。
當然,牢十三也會趁機向這些國君,收取巨額的財富,很快,牢十三就成了南方大山裏,最富有的人,甚至比一般的國君都要富有,算是富可敵國。
但牢十三還不滿意,他來到了中原地區,遊說中原地區、那些國家的帝王將相們,也希望他們死後,能葬到這種墓裏,很多中原地區的國君,還有大商人,聽他這麼一說,也很動心,甚至有的中原地區的國君和商人,跟牢十三參觀了一下這樣的空間。
等他們見到山體裏的這種空間後,都覺得這簡直是人間仙境,因此,他們馬上下定決心,花費巨款,要死後也葬到這種大山裏的空間裏。
沒人知道,牢十三是怎麼建造出這種墓室的,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種幻術,是一種還沒人能破解的幻術。
而現在我們所在的這個地下空間,和史書裏記載的、牢十三修建的墓很像,說不定這個墓,就是牢十三修的,因此,我才說,雖然我們感到這裏空間很大,但也許這真的就是牢十三的幻術,讓我們產生的一種幻覺。
尤其是我聽到那個術士也姓牢時,我就忽然想到這個牢十三,所以當時有點吃驚,因為這個姓,實在是太少了,牢開也姓這個姓,那麼他和牢十三,是不是有什麼關係呢?”
我這才明白,為什麼當王教授聽到牢開說姓牢時,臉上掠過一絲吃驚的表情了。
這時,那個秦朝的首領連忙補充道:“王教授說得沒錯,我在秦朝時,就聽說過這位牢十三,他在戰國後期,是個很出名的人,但不知為什麼,當始皇帝統一天下後,他就突然不見了。
始皇帝統一天下不久,就開始準備建造陵墓了,便派了很多人,去尋找這個牢十三,卻一直都沒找到,這是始皇帝最遺憾的一件事。
難道這個墓真的是牢十三修的嗎?”
“鄭旭,我是根據史書的記載,才推測,我們看到這個空間這麼大,可能是一種幻術,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
那你是怎麼發現、這裏其實沒我們看起來的那麼大呢?
我還是想不明白——剛才秦朝首領的手下,往天空中扔了一塊石頭,那塊石頭飛那麼高,竟然也沒砸到上麵,如果這個空間沒這麼大的話,扔那麼高,怎麼會砸不到頂部呢?”
王教授也不解地問道。
鄭旭抿了抿嘴唇,抬頭看了看天空,這才緩緩地說:“有一個細節,你們也許都沒注意到——剛才拋上去的那塊石頭,和落下來的石頭,已經不是同一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