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枯樹逢春(1 / 2)

司徒遠夫婦帶著張臨牧與林昱才分別帶上飛劍。兩小孩開始之時還沉浸在離別家鄉父母的悲痛下,待得片刻便發現自己已在萬裏高空,嚇得緊緊拉住禦劍之人的後腰帶。絲毫不敢鬆懈。司徒遠曉得兩個小孩小心思,對著他們道:放心吧,站得穩當就行,不會有事的。兩人聽此,才慢慢放下心來。

又飛行了一會,兩人膽子越來越大,開始東張西望,隻見:彤彤旭陽前麵浮,流絲白雲腳下飄,亮白湖水如明鏡,翠綠青山似玉珠。兩人放眼張望,看到腳下清脆山丘,或高或低,連綿起伏,更有雁鶴鷹鵝,張翅盤飛,猿撓攀爬,呼朋引伴,那瀑布似白紗,那奇石似人畫。偶爾經過大城市城鎮,看到那房子如石墩一排排排列,行人如螞蟻般稀小行走,偶爾經過小山村,幾座茅屋稀稀落落,田野裏農民開鋤幹活,家犬追逐雞鴨。真是大好河山如畫卷,凡世俗人進我眼。

即使禦劍飛行速度極快,但淩天派遠在神州中部,距離南部千萬裏之遙。即使是司徒遠夫婦這樣的高手也要花好幾天才能到達。他們兩個是修行得道之士,連續飛行數天數夜也不會疲倦饑餓,但兩個小孩凡胎肉體,雖然帶有幹糧,但疲倦卻是怎麼也彌補不了的。於是司徒遠夫婦在中途的一個小鎮裏停了下來,找了間客棧,準備讓兩個小孩歇息一晚,第二天再趕路。

小鎮名桂花鎮,以鎮上處處種滿桂花數而得名,各種桂花糕,桂花餅與及其他小吃,飾品羅列於市,行人噓噓攘攘,竟是熱鬧非凡。

司徒遠夫婦不想驚世駭俗或者引起圍觀,暗運道法施於臉目,尋常人看到他們隻覺得模模糊糊,看不清臉蛋。而兩個小孩第一次來到這麼熱鬧的市集,山野小孩,各種亂串,雖然被各種美食**著,但也不敢出聲討要。倒是朱小菡看他們眼饞口生津,給他們買了數樣小吃。此時兩小孩正歡快活潑,大嚼特嚼,在前麵走著。不多久,便來到鎮南端末處,鎮上最大的客棧之一南荷客棧便在此處。

司徒遠夫婦發現此客棧清幽靜雅,便租了一個獨立的庭院宅子,修道人不缺紅白之物,但難得清靜之所。庭院假山池水桂花擁簇,清靜典雅,顯然是有人精心布置所致。

客棧之外竟有有一棵大乎尋常的桂花樹,樹幹竟然有數人之合,枝繁葉茂,桂花飄香。也不知長了多少年,經曆了多少歲月。有一株樹幹還伸進院牆來,花開滿枝,整個庭院衝滿了桂花的芳香。

這棵桂樹已有數千年之久,整個桂花鎮還未有之時這棵樹便存在了。相傳有一天一個行腳僧人路過此樹下,看見這棵桂樹奄奄一息,竟是幹枯已久,病體叢生。行腳僧人仰歎許久,在樹下盤腳坐定三天三夜,口誦經文。三日後,行腳僧人站起來,幹枯的手撫摸同樣的幹枯的樹身言道:我今發下超世誌願,定要成就無上佛果。

若此誓願不能圓滿,寧願不成就正等覺。

願重做世間施法主,普濟三界窮苦眾生。

令長夜流轉諸群生,永獲至樂而無煩惱。

眾生受教生諸善根,眾生得成菩提妙果。

我若成就正等正覺,便得立名為無量壽。

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無不向往來我刹土。

我土眾生與佛同貌,其身金色妙相圓滿。

我土眾生具佛慈心,一心利樂萬品群生。

盡離物欲生深正念,智慧清靜修菩薩行。

願我無量智慧光芒,普照十方一切佛刹。

清除三毒盡去黑暗,明照眾生濟其諸難。

一切有情免於輪回,不受其苦除煩惱暗。

使彼眾生開智慧眼,使彼眾生得光明身。

堵塞輪回惡道諸途,通達善生清靜之門。

為眾開演佛法寶藏,廣施無量功德法寶。

我願求得佛無礙智,我願實行佛慈憫行。

教化天人做其導師,三界之中稱為聖雄。

宣說佛法台獅子吼,喚醒世間睡夢中人。

圓滿我昔四十八願,一世眾生皆得成佛。

我之誓願如能成就,大千世界應有感應。

若天界帝釋諸天神,天花當如雨曼陀羅。

行腳僧人口念“阿尼陀佛”之後離去。當夜,桂花樹枯根長枝,枝丈茂葉,葉間長滿桂花。**之間,竟是枯樹再生,生機勃勃。此後,行腳僧人枯樹下念經的故事越傳越遠,聞此而來的行人越來越多,於是這裏便慢慢的形成了集鎮。數千年來,鎮上的人經常來這棵樹下拜祭許願,據說還特別靈驗。因此,樹下香爐裏麵香火不斷,數身也掛滿了信男信女的許願袋。因此,住在隔壁的客棧除了聞到花香味之外,還有淡淡的香燭香火味。

張臨牧與林昱才的房間正好就在這千年桂樹的旁邊,那伸進院牆的桂枝甚至就在他們的窗前。大**靠窗,當天夜晚,兩小孩在廝玩了一天之後,就在這花香與香火香混淆的味道中安睡下來。

司徒遠夫婦此時正在閑聊,夫妻兩人經常外出遊曆,但極少在人間之所憩息,經常在野外尋一處清靜無人之處打坐過夜。夜靜靜無息,花香暗襲,兩人此時正在窗前觀看明月與繁星,月色朦朧翹過枝頭,斜斜照在兩人身上,兩人的身影也頓生華光,好像披了一層銀色華衣。兩人此時靜靜感悟,心境竟在不知不覺間,又進了一步。待兩人從寧靜中回過神來,互視對方,心意相通,彼此輕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