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教你認識頸椎病(一)(1 / 3)

簡單了解頸椎的基本構造

“庖丁解牛”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實際上這個故事也是告訴我們凡事隻有把事物內部結構搞清楚,做事才能有的放矢。關於頸椎病也是一樣,隻有把頸椎的基本結構搞清楚了,我們才能知曉病理狀態的問題所在,進而加以治療。

頸部脊柱簡單來說是由7個頸椎及其連接裝置所組成。頸椎作為支柱結構不僅承擔著頭部的重量,還保護著周圍許多重要的組織結構。每個頸椎的構成主要包括:椎體、椎孔、椎弓、棘突、橫突、關節突。多個椎孔重疊相加成為椎管,頸椎椎管裏走行著由腦部延及而下的脊髓,醫學上稱之為頸髓。頸髓承擔著“傳送員”的任務,負責將軀幹、四肢的感覺上傳至大腦以及將大腦命令下傳到軀幹、四肢。一旦頸髓出現問題,那麼大腦與四肢等於失去了聯係。我們常聽說的“高位截癱”往往就是指頸髓受損所致的四肢癱瘓。頸椎橫突孔裏走行的是椎動脈。椎動脈是供應大腦血液的一個分支。上下兩個頸椎側方(關節突)形成椎間孔,由頸髓分出的支配上肢運動及感覺的神經就從椎間孔傳出。頸椎旁還有頸交感神經走行。現在你對自己的頸椎結構大概了解了吧?

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患病率為7%~17.6%,男女之比約為6∶1。前麵我們簡單了解了頸椎的結構,所謂頸椎病不外乎就是頸椎直接或間接出現了問題,包括頸椎椎間盤、頸椎骨關節、軟骨、韌帶、肌肉、筋膜等所發生的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改變。這些改變可使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受損害而引起一係列臨床症狀,輕者頭、頸、臂、手、上胸背、心前區疼痛或麻木;重者可出現四肢癱瘓、截癱、偏癱、大小便失禁。頸椎病在臨床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頸椎病的亞健康狀態可以表現為早衰、情緒不穩,影響生活、工作質量;頸椎病的隱襲發作,在早中期易被忽視,晚期有致癱瘓的危險;頸椎病是引起血壓不穩、心腦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頸椎病還可以引起頭痛、眩暈、耳鳴、視物模糊、記憶力差、反應遲鈍等;頸椎病能引起心慌、胸悶、氣短、呃逆、心律失常、房顫等;頸椎病患者90%以上有更年期綜合征、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各種症狀;頸椎病還可引起慢性胃痛、胃腸功能紊亂等消化係統症狀。雖然頸椎病的臨床表現複雜,但我們也大可不必“談頸椎病而色變”,隻要出現了症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及早幹預,防患於未然,就可大病化小,小病化了。

中醫對頸椎病的認識

中醫很久前就對頸椎病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在病因、病機及治療方麵多有論述。頸椎病屬於中醫學中“痹證”和“筋傷”的範疇,散見於“頭痛”、“眩暈”、“項強”、“項筋急”和“項肩痛”等。《黃帝內經》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通俗地說,中醫認為頸椎病就是因為風邪、寒邪、濕邪積聚在頸部,阻滯了經絡,氣血瘀滯所致。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頸椎病患者往往在脖子受涼或刮風下雨時發作或加劇,而局部采用熱敷治療可以緩解症狀。中醫還認為頸椎病與骨骼、筋肉的結構位置發生改變有關係,醫學上稱為“筋傷”。如《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說:“其中或有筋急而轉搖不甚便利,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或有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導致“筋束骨”、“利機關”的功能下降,從而引起關節活動受限或出現交鎖現象,也就是常說的“筋出槽,骨錯縫”,其實就是說,筋肉離開了它原來待的地方,相互間的骨頭錯了位。

中醫學關於頸椎病病因病機的論述,可從如下方麵認識:風、寒、濕侵襲,使頸筋氣血凝滯,經絡閉阻,筋脈不舒而發生頸項疼痛;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上擾清空,以致頭脹痛、眩暈、失眠;氣血虛弱,不榮則痛;肝腎虧虛,氣血循行不暢,筋肉僵凝疼痛而發病等。

在治療上,中醫治療頸椎病有著豐富的治療手段,包括湯藥、外用藥、針灸、手法推拿、小針刀、中藥離子導入、牽引、頸部鍛煉操等。其中,手法推拿是大家最為了解的,俗稱為“扳脖子”。最近,經過中醫學者的努力,已經將“扳脖子”的方法進行了規範化研究,並在全國多家三級醫院廣泛應用,包括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上海嶽陽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電力醫院、北京博愛醫院等。經臨床研究,未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證實了經規範後的“扳脖子”手法安全有效。因此,隻要對“扳脖子”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把好了關,該方法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辦法。

為什麼會得頸椎病?

現代醫學認為,引起頸椎病的主要原因是頸椎間盤、椎體、椎間小關節等結構出現退行性改變。中醫學認為,頸椎病有內因、外因共同造成,肝腎不足,筋骨痿軟是頸椎病發生的內因,而頸部外傷、勞損及外感風寒濕邪等是其外因。

我們常說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生活笑,生活就會對你笑。同樣,如果你善待頸椎,頸椎就會善待你——不發病、少發病,頸椎病的形成主要是對脖子不良因素導致的結果。

頭部重量約占全身體重1/10。假設一個體重70千克的男性,那麼他頭部重量約為7千克。這7千克的重量可都是靠脖子支撐的。其實,脖子對頭部的生理性支撐,本身就是一種慢性勞損的因素,再加上不適當的生活、運動以及外傷因素,日積月累,很自然脖子會出現問題。

生活中對脖子不良的因素有很多,看看你有沒有出現下麵的幾條:

睡覺時枕頭過高。

長期伏案工作。

過度的體育鍛煉,超過頸部耐量的運動或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