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天下無禮,天下無理(1)(1 / 3)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逢年過節需要送禮;求人辦事需要送禮;別人高升晉職也需要送禮。送禮看似輕鬆簡單,但卻玄機頗多,諸如買什麼禮物,何時送,怎樣送,其間大有學問。做事要有“心計”,便是要送禮送到家,送得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禮”到事易成。

1.有理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禮不在多,達意則靈;禮不在重,傳情則行。

常言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此話雖然誇張了些,但對禮的作用則可窺見一斑,特別是在請人辦事的時候,如果送一點禮品,則任何話都好說,如果空手求人,隻得被別人婉拒。求人要送禮,“禮”多人不怪,這是古老的中國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實用的效果。

有人經過調查研究指出,日本產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禮物。換句話說,日本人是用小禮物打開美國市場的,小禮物在商務交際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當然,這句話也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確實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別是在商務交際中,小禮品是必備的,而且根據不同人的喜好,設計得非常精巧,可謂人見人愛,很容易讓人愛禮及人。

小禮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舉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聰明精明,摸透了外國商人的心理,又運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們了解了外國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別人的好感;二是他們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禮品,因為他們深知歐美商業法規嚴格。送大禮物反而容易惹火燒身,而小禮物絕沒有受賄行賄之嫌;第三,他們又很執著於本國的文化和禮節。

可見,禮品雖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如今商業社會,“利”和“禮”是連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禮”相關,先“禮”後“利”,有禮才有利,這已經成了商務交際的一般規則。在這方麵,道理不難懂,難就難在操作上,你送禮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樣到家,不顯山露水,卻能夠打動人心。

送禮其實已成了一種藝術和技巧,從時間、地點一直到選擇禮品,都是一件很費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電腦裏有專門的儲存,對一些主要公司、主要關係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愛好、生日日期都有記錄,逢年過節,或者什麼合適的日子,總有例行或專門的送禮行為,鞏固和發展自己的關係網,確立和提高自己的商業地位。

人們都講禮尚往來,人之常情,在求人辦事時也不例外。如果不借送禮之機大搞歪門邪道,搞權錢交易,拉攏腐蝕國家幹部,那麼,這種人情往來則屬正常。

送禮是表達心意的一種形式。禮不在多,達意則靈;禮不在重,傳情則行。雙方都不要著重禮物本身的物質價值,而應視收到的是一份濃濃的情、厚厚的意。禮物是一種友情的表示,中國早就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習俗。朋友之間或出遠門旅遊捎回一點當地特產,或年節佳辰,個人喜慶,贈送一點敬賀禮品,表現彼此間的一番情誼則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誠摯的感情交流,是發自內心的贈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禮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有其特定的規律,不能盲目去做、隨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禮者的文化修養、交際水平、藝術氣質以及對受禮人的了解程度和關係遠近。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一門特殊的交際藝術。

2.“月亮星星”算什麼,隻要你喜歡

送禮,本身是一種禮貌、尊重、感謝的表示,會送禮的人懂得禮物不一定要貴重,但一定要能打動對方的心,這樣既實惠又有麵子,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送禮,是人表達感情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它在人際交往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既然送禮如此重要,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送禮。采用什麼方式送?送什麼東西?這其中有很大的學問。第一條就是選擇最能觸動對方心靈的方式,送最能打動對方的東西。隻要能引起對方心靈的共鳴,無論禮物是否貴重,都是最好的禮物。

阿麗大學時代的好朋友小美生孩子了,親朋好友無疑都去探視,有的送紅包,有的送孩子穿的衣服,有的送水果和奶粉,總而言之,都屬於花錢多的禮物。阿敏沒有那麼做,阿麗是過來人,知道小美這時最需要的是什麼,因此她買了一束美麗的鮮花和一套叢書《如何當好母親》送給小美,真誠地祝福小美在生完孩子以後仍然像鮮花一樣美麗,當一位偉大的母親。這份禮物使小美很高興,從此,她們常常交流做母親的體會,自然也經常談起那套叢書,她們都從中獲益匪淺,並且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訪問日本時,有一項訪問NHK廣播電台的安排。當時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該公司的常務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這個重大任務後,便收集有關女王的一切資料,加以仔細研究,以便在初次見麵時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給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算送一份最好的禮物給女王,但卻始終沒有尋到最適當的禮物。

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間,他發現女王的愛犬是一隻小獵狗,於是靈感隨之而來。他跑到服裝店特製了一條繡有女王愛犬圖樣的領帶。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這條領帶。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這條領帶,微笑著走過來和他握手。他所送的禮物就是讓女王對他所打的領帶感到認同,這一目的果然達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