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後一個南明皇帝死(1 / 2)

6、最後一個南明皇帝死

其時公元 1658 年,永曆帝敗走桂林,被清總兵李成棟所逼,又敗奔梧州。正在人心惶惶,忽報李成棟改豎起明朝旗幟,稱為反正軍。

李成棟的愛姬珍珠本是明末的宮人,當年李成棟襲破通州時掠得,李成棟見她生得雪膚冰肌,驚為天人,愛惜不已。珍珠雖委身事了清總兵李成棟,心卻不忘大明朝,每見李成棟紅頂花翎回第,就常用話嘲笑他,李成棟愛珍珠心切,也不計較。

李成棟攻陷桂林後,珍珠就勸他:“將軍為清國北討南征,也不過做個總兵,何不反正明朝,博得個忠臣的佳名。”李成棟歎道:“我非是忠心於清廷,其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珍珠正顏厲色地朗聲說道:“將軍棄故國而降異族,妾身雖微賤,卻不願做遺臭萬年之人的姬妾。”然後竟霍地抽出一把尖刀,往粉頸上就是一抹,頓時鮮血直噴了李成棟滿袍滿袖。李成棟忙來相救,卻已香銷玉殞,屍身仆倒塵埃。

李成棟頓足嗟歎,並因失愛而轉恨清廷,痛哭到無淚後,他發了半夜的呆,然後奮然躍起:“我堂堂大丈夫,難道反不及一個女子嗎?”於是改豎明幟,稱為反正軍,又換上舊時的明廷衣冠袍掛,上疏請永曆帝回駕。這樣一來,自桂林直達貴州,凡九十三城依舊仍歸明疆。

清廷聽說李成棟反正,忙派大兵征剿。一場鏖戰下來,清兵敗走,明軍聲勢再振。不料李成棟因勝驕兵,被清軍夜襲成功,李成棟弄得人不及甲馬不配鞍,明軍二十萬逃的逃走,殺的殺死,投降的也很不少。李成棟隻身逃脫後,自覺無顏回見永曆帝,於是披發改裝,錫杖芒鞋,做了一名雲遊的頭陀,入四川峨嵋山中,不知所終。

李成棟敗走後,永曆帝守不住肇慶,率著一班亡國餘臣仍回梧州。不多幾天,梧州又被清兵圍困,隻得再奔永昌。其時駕前群臣多半是屍位素餐,如龐天壽、丁楚魁、孫崇綺、馬吉翔等,一聽清兵到來,除了和永曆帝逃奔外,再就是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隻有一個瞿式穭還死死地困守梧州,何騰蛟又在湖北被殺,鄭成功也死在台灣,其子鄭經繼立,明軍聲勢日衰。

永曆帝在永昌,糈餉漸盡,嬪人宮女都餓得互相對泣。正這時,忽報吳三桂前鋒馬寶離永昌已不遠了。駕前明臣一聽,慌忙各自挈了家屬,悄悄逃命去了。

第二天一早,馬寶的人馬就圍住了永昌府,其時隨駕的不過一個鎮國公沐天波和劉金景等數人,馬吉翔倡議此去離緬甸不遠,不如前往投奔。緬主世受大明厚恩,諒他也不致於見拒。

永曆帝走投無路,隻得開城出奔緬甸。宮中嬪妃都啼哭相隨,還有幾個忠心的內侍,餓得路都走不動了,也竭力跟隨。永曆帝急於逃出虎口,見人多累贅,深怕吳軍來追。由馬吉翔握在車轅上,把奄奄一息的嬪人內侍,紛紛推墮車下。一時哭聲遍野,哀慘之景目不忍睹。

公元 1659 年 12 月,緬酋羅平南聞明朝的永曆皇帝駕到,忙召各頭目商議,是收還是不收,若收又怕清廷加兵,若是拒絕又於良心上說不過去。最後決定暫且留住,萬一清廷有什麼舉動,立刻就將他們君臣獻出。於是永曆帝君臣被迎到了驛館。

沒過幾天,瞿式耜的噩耗就傳來了,永曆帝大哭一場。悲痛的淚水還沒擦幹,又有人密報,說緬甸酋長聽說吳三桂人馬將為永曆帝而進攻緬甸,緬酋決定將縛明朝君臣送往吳三桂軍前。永曆帝有心速即逃走,卻又沒有糧餉,正在這疑慮不定時,猛聽得館驛門外,一聲呐喊搶入幾個緬甸兵,喝叫明朝的皇帝出來,鎮國公沐天波見不是勢頭,挺身大喝道:“皇帝乃萬乘之尊,豈能輕易見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