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 禪機論(1 / 2)

華陽曰,佛道性命喻龍虎,龍虎喻動靜,動靜喻禪機,何喻之雜也?

且人從稟受,無非性命而已,另外又有何物哉!人若成乎道者,先將保守性命。性命之藏處,別名曰龍虎。龍虎之行住,又曰動靜。動則為機,靜則為禪。千名萬喻,不出性命。除此性命兩物,都是誆哄愚夫之進門耳。

古佛曰,不識性命,則大道無所成。

千門萬戶,費盡心機,實不知性命,或修性,或修命,亦無所成。

佛佛祖祖,莫不由此性命而為之修煉也。

且自古成道者,未有不修性命而得證果矣。

夫既曰性命,而又曰禪機者,何也?

心靜者,為禪也;腎動者,為機也。

且人從稟受性命,原是一團。

蓋人受胎之時,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一點靈光之性,即在其中。古人所謂三家和合有其身,真不謬也。

及其生也,分而為二者矣。

且人生之時,□(口裏一力字)地一聲,性分於心,命分於腎,二物所隔八寸四分,至老莫能相會矣。

當其節至體旺之時,

人到十五六歲,丹田之炁自動。

而慧命元寶,

元者,即所受先天之炁也。

即有變化,拱關向外之機者在焉。

蓋先天之炁之隱於丹田,後天足時,則先天炁自動,動而不修,拱開陽關,則變為後天有形之漏盡精矣。

不令其順出,趁此之機,

機者,在內有景,在外者,外腎動也。

回光返照,凝意入於北海,則元寶亦隨意之還於北海矣。

寂無老師雲,凝神收入此房之中,則炁隨神往,自然歸於此竅矣。又世尊雲,心目所在。

故謂之和合凝集。

以心合腎謂之凝也。

因其有變化之順逆者,

順者,元精,亦為漏盡;逆者,元炁,亦為物也。

故曰機也。

機者,動也。

若不曰機,則人不知慧命所動之至寶。

夫命者,元炁也。炁動雖不泄漏,則亦外耗,耗盡嗚呼。修煉者,不令其外耗收藏於內,則成其道也。生人亦是此炁。故曰至寶矣。

以兀坐頑空,

如今之禪門不知慧命,攝心死坐謂道,謬矣。

迷卻性命配合之真機。

不知性命凝合,空自磨磚作鏡,有何益矣。

且落於枯寂,將以何者為真種哉!

不知和合凝集之法,則無真種產之景矣。

及其機之息也,默照渾然,故曰禪矣。

且機息者,命不動,陽不起,故曰機息。機既息矣,回光靜照,無事無為,故曰禪也。

時至忽然而動,又曰機矣。

蓋時者,非天時之時,乃真種產之時也。能知前所用之法,自有真種產之時也。

急當采取。

收回於本宮,不收則錯過矣。

圓通謂之盜著,

盜者,取也。

起闔辟之消息。

闔辟者,內外之呼吸也。消息者,元關之機耳。

運法輪之元機,

此即真種通任督之道路,呼吸催通,故曰法輪元機也。

真種靈寶,當歸根深藏。

藏於下丹田之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