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1 / 3)

第一章變

第二天,不到天亮李毅便早早在院子裏等著,不是心裏太興奮睡不著,經過那次事故後,李毅每天的睡眠時間也極度縮短,原來每天十個小時都睡不夠的大懶蟲,如今也脫胎換骨,每日2個小時的沉睡已經是精神抖擻了。

李毅站在院子裏欣賞著四周,鎮子裏的景色一眼便能看到,蔥蔥麥田,陣陣鳥鳴,好一片世外桃源。原本鬱鬱的心情也舒暢起來,每日的晨練已成習慣,不動一動跑一跑便覺得渾身不自在,不過還是不要打擾主人睡覺的好。李毅看著低矮的牆頭,心頭一動,一個箭步“噌”單腳一跳就越過了圍牆,繞著鎮子跑了起來。此時的鎮子還安靜的很,太陽未出,鎮上的人也未早起勞作,路燈早已關閉。不過李毅依舊視如白晝,如今李毅也有了夜視能力,曾經自己悄悄測試過視力,就是在漆黑不見五指的夜晚,隻要有一絲星光,百米外也能看清樹葉的脈絡。活動了一番,從原路返回趙家時,天已蒙蒙亮,看著李毅又從牆頭一躍而進的時候,趙小靜忍不住笑出聲來,“咯咯咯。。。。。。”“額。。。那個。。。”李毅不免覺得十分尷尬,看著李毅的窘態,小靜更是捂著肚子大笑起來。“好了,小靜!”還是趙四助替李毅解了圍,“看李毅你的身手也不賴啊,彈跳、耐力都是很好的,以前練過吧?”

“沒練過功夫,就是打小好運動。”

“哦?”趙四助眉毛一挑,沒練過功夫的人竟然身體素質如此好,趙四助畢竟是見識超人,點點頭,隨即便不再言語。

“李大哥,今天我先教你一套簡單的入門拳術。”小靜說道。

“你?不是趙大哥教我嗎?”

“怎麼小瞧人啊!你先學我這套拳熱熱身,讓爹看看你的功底。”

說完,小靜挽挽袖子,紮起了馬尾,一躍跳進了場中央。李毅這才知道,原來趙小靜也是個高手,雖然自己看不太明白但那一拳一式有板有眼,有時如龍騰虎躍,有時如獅子搏兔,矯捷靈動兼而有之。十來分鍾後,打拳收勢,小靜的額頭微微見汗。怪不得之前小靜說是自己為他出氣,而不是救了她,以小靜的身手,恐怕那王雷也未必是對手。

“記住了嗎?你打一遍看看。”

“恩記住了。”

李毅說完也到了院子中央,閉目回想了一下,這才哼哈打起了拳。這套拳看起來簡單,卻是內涵各中奧妙,小靜說是入門拳術,其實拳法乃是祖師郭雲深傳下,郭雲深乃是孫祿堂的師父,孫祿堂曾跟隨郭祖師學習形意拳八年六個月,從此才打下了深厚的武學根基。形意拳,原又叫做心意六合拳,據傳是宋代抗金名將嶽飛所創,明未清初,山西太穀姬際可,訪名師於陝西終南山,遇異人指教,授予《嶽武穆拳譜》朝夕研練,盡得其妙,中年時期,因參加抗清複明,隱居少林寺10年,傳藝於河南馬學禮,安徽曹繼武。姬際可開宗創派以來,曆經數百年、十餘代人傳承,已形成了龐大的體係。後輾轉反側,傳到了郭雲深一代,郭雲深因牢獄之災,反而因禍得福,練就了名鎮天下的絕技半步崩拳,後來舉世聞名的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所創的截拳道中的寸勁便是由此改創。其實拳術乃是技擊之術,人與人的身體條件不同,同一套拳法打出的味道也不同,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郭祖師的半步崩拳就是最適合他的,而李小龍若是原搬照抄,而不加改創,恐怕也達不到後來的成就。

趙小靜打這套拳時矯捷靈動,到了李毅手裏卻是另一番滋味。隻見李毅的拳頭直來直去,一屈一伸,節奏鮮明,動作嚴密緊湊,身正、步穩、沉著穩健,眼不離手,手不離心,來來往往,打的是樸實無華。

“好好好!”李毅打完後,聽著趙四助在旁邊接連喊了三聲好,心裏也是十分得意。如今的記憶力,要記一套拳法還是小菜一碟的。雖然這次有求於別人,卻也不能被人小看了。

“你真的沒學過?”小靜在一旁還一臉的迷惑。“怎麼可能,短短幾分鍾我就打了一遍,你能記住也就算了,打的還這麼好!”

趙小靜練這套拳法也已經十年有餘,雖不能說是爐火純青,一招一式卻也是信手拈來,毫不滯澀。其實以趙小靜的功底,看李毅打拳還隻是覺得一個好字,具體怎麼好卻是說不出來了。放到趙四助這個大行家眼裏,卻是另一番景象,以趙四助四十多年的練拳經驗來看,李毅絕對是個練武奇才,匆匆看一遍拳法,不僅打的行如流水,而且打出了意境,不說其他,單單這份記憶力,也是了不得了,第一次打拳更如學過許多年一般,就是自己的兒子也不敢說比他打的好。趙四助忍不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仔細細打量了李毅好幾遍,這才深吸一口氣,“奇才,奇才!真是練武奇才啊!”不論記憶、悟性均是上上之才。

趙小靜的驚訝和趙四助的誇獎頓時讓李毅有些飄飄然,嘴角情不自禁的上揚,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嘿嘿,過獎過獎。”

“李毅,冒昧的問一句,你今年多大了?”趙四助開口。

“三十二歲了。”

“哦。。。”微微有些失望,在趙四助看來,三十二歲的確已經過了練武的年紀,即使悟性再好,身體也已經成型,不可能再抻筋拉骨。練拳的最終目的還是強身健體,如何強身?外練筋骨皮,這便是強身;如何健體?內練一口氣,這便是健體!中國傳統武學與歐美國家的健身理念是有很大區別的。歐美國家本就人高馬大,身強力壯,鍛煉也主要是鍛煉身體肌肉,而國人則是秉承傳統理念,練筋煉骨練皮,而所謂練氣則隻是傳說中才聽到過,如今的社會哪還有真正的氣功一說。若不能再抻筋拉骨,便是到了“死骨”的年紀,武學之上也便達不到很高的成就。每個人的生長發育不甚相同,也導致死骨的年紀有些差異,不過一般成人到二十七八歲之後便過了“活骨”期,即所謂的筋骨可塑期。

“你做幾個簡單動作我看看。”趙四助心中還存著一絲希望。說完做了幾個瑜伽中的高難度動作,上下輪式、單腿輪式、趾尖式、側烏鴉式、鶴禪式、肩倒立式等。其實這幾個動作乃是最基本的瑜伽姿勢,主要鍛煉人的身體柔韌性、力量以及平衡,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一般人還真做不到,而對於練武之人來說,卻是必須的,否則以後的抻筋拉骨便是空中樓閣,無法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