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 113 章(2 / 3)

“不知道你們家鄉那邊有沒有什麼喪葬傳統和忌諱,我們這邊是有的,老人去世之後要找人來辦白事,除了‘封棺’、‘裹衣’那些傳統的習俗,這邊最重要的一項儀式是‘送葬打幡’。”

在許女士家鄉這邊,‘送葬’隊伍風不風光,是一個人終老後在地底下會不會幸福的重要象征。

''''送葬’隊伍越是陣仗大、禮儀齊全,越是代表這家人孝順,死者以後在地下也會有福氣。

為此在許父去世後,許女士第一時間去當地負責白事的隊伍,為父親置辦後事。

葬禮上抬棺六人。

另有四名鳴樂吹嗩呐的師父,以及數人在棺槨前抬‘方相’——大型紙紮物、抬‘明器’——隨葬用品和一些貢品糧食的隊伍。

光是請人就請了二十多個。

可饒是已經風光大辦,還是一件事讓許女士深受困擾。

在他們當地,出靈‘送葬’的隊伍中,需要長子捧著死者遺像走在最前,長孫扛著‘招魂幡’走在旁邊。

據說這樣打幡,能夠指引即將入黃泉的死者亡魂順利抵達鬼門關後、不會被陰間路上的惡鬼拖入泥沼迷失心神。

此傳統在當地流傳了千百年。

每次縣城裏有老人去世,都能看到親屬穿著白喪,一邊哭喪撒錢、一邊捧著遺像打著幡‘送葬’。

許女士頭疼的事情就在於,許父的後代隻有她一個。

在他們這個小地方,重視兒子、認為有兒子才有根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

本來捧遺像和扛招魂幡,就是要長子長孫來做的。

要有一方、或是兩方都是女輩來做,就算這個死者的喪事辦得風光、聲勢浩大,仍然會有一些思想頑固的老人會在背後指指點點,說這個死者‘福薄’。

到了許女士這裏,她身為女兒倒是能捧父親的遺像。

可她沒有孩子,連個給父親扛招魂幡的孫輩都沒有。

喪事還在籌辦的時候,她就聽到一些近鄰竊竊私語,說什麼‘許老頭活了一輩子,臨了連個給他送終的兒孫都沒有’。

說許老爺子可憐。

盡管許女士心裏清楚,這些老人說的話都沒必要聽進心裏去,就是些舊時代的固步自封。

可她聽著評價父親一口一個‘福薄’、‘沒根兒’,心裏還是難受得緊。再加上父親年輕的時候脾氣倔,又因為她這個女娃,和家那邊的親戚鬧得很僵;

許女士知道這次來參加葬禮的親戚裏,肯定會有人說不中聽的閑話。

思來想去,她決定在當地找一個品性好的年輕人,來給父親當‘送靈人’。

聽到這兒,從沒聽說過這種習俗的大劉問了一句:

“送靈人是什麼?”

許女士說:“相當於找一個假的兒孫,來給死者充當男性後代,在‘送葬’隊伍中為死者扛幡引路。”

“也是我們這兒一種送葬習俗,老人沒有男性後代,家裏人就可以出錢找人來‘送靈’。”

據她所說,‘送靈人’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當的,更不是找來了之後就能直接扛幡的。

首先‘送靈人’要是童子身,這樣其純淨的陽氣才不會和棺槨中屍體相衝。

其次他的生辰八字要和死者的八字相匹配,不能是八字對衝。

最後在選定了‘送靈人’後,他要在做法事的師父的幫助下打通和死者的連接,這樣死者下黃泉時,才能看到他引路的幡頭。

這樣一通挑選、作法之後,實際上‘送靈人’就相當於是死者的幹兒子、或幹孫子了。

日後死者在下麵會庇佑一些他,他若是每逢節假日給死者燒燒紙,也算是孝敬供奉了死者。

為了不讓父親那邊的親戚說閑話,許女士便掏錢讓幫忙置辦白事的師父放出要找‘送靈人’的消息。

很快就有不少人找上門來。

最終許女士選擇了相熟的朋友的兒子當‘送靈人’,來為父親打幡送葬。

許女士說:“其實這家人不是和我熟,是他們的長輩和我父親是好友,以前兩個老人都當過兵、是戰友。”

“但是那家老爺子當兵的時候身體落下了隱疾,去得很早,在那之後除了逢年過節我們兩家走個節禮,就很少有來往了。”

因此在看到這家人的兒子願意來給自家老爺子扛幡,許女士是非常高興的。

這男生大學剛剛畢業兩個月,據說是回家備考本地編製。

他父母聽到許父去世、在找‘送靈人’的消息,想著兩家之前也有交集,就讓自己的兒子來了。盡管是熟人,可許女士堅持按照規矩給了男生兩萬五千塊錢,算是他替許老爺子送這最後一程的報酬。

一直到師父幫忙做法、安排後事具體事項,都十分順利。

到了該下葬的那天,負責辦白事一條龍的隊伍吹彈敲打,六個壯漢小心翼翼抬著棺槨,往墳地處走去。

隊伍前頭抱著父親‘遺像’的許女士淚如雨下,聽著後頭親朋好友的哭喪聲,心中格外淒涼,覺得自己最後一個親人也沒有了。

結果就在某處拐角,送葬的隊伍中發出一聲驚呼。

披麻戴孝的許女士聽到動靜,捧著遺像一回頭,也被嚇了一跳!

其中一個抬棺的師父不知怎麼在平地絆了腿,一個踉蹌沒抬住,讓棺槨的前角砸在了地上。

這在‘送葬’中可是大忌!

俗話說‘棺材不落地’,一旦棺槨在‘送葬’途中沾到了地上,就意味著棺中死者並不願意下葬。

要麼是有什麼不滿,要麼就是心中有怨,總之不是什麼好事兒。

負責做法的師父也變了臉色,直罵抬棺師父不小心。

隊伍停了一會兒也沒發生什麼事情,於是就又動了起來。

這一次一直到棺槨入土,也沒再出現什麼意外。

但因著剛剛棺材落地的事情,大家心裏總歸有些不得勁兒。

就在這個時候,負責做法事的師父把許女士拉到了一邊,說道:

''''剛才你父親的棺槨碰到了地麵,這在‘送葬’中非常不吉利,今天晚上得找個你們家裏的男丁,讓他在墳邊守上一晚上的夜,讓子孫的孝心撫平剛剛棺落地帶來的晦氣。’

這個要求又讓許女士犯了難。

且不說父親一方的親戚中沒有太親近的人,就是有人家也未必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