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春天就像個陰晴不定的家庭主婦,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給你甩臉色。

一場暴雨來的猝不及防,老舊居民樓的白灰牆壁被衝刷得蛻了層皮。

小區門口那棵不知道多大年歲的香樟樹在經曆了去年冬天那場暴雪後竟奇跡般地發了芽,隻是不知道那些嬌弱的小嫩芽能不能扛過這場雨。

雨勢越來越大,那些急急忙忙收了衣服被子的女人們,又爭先恐後地拖出樓道裏的電瓶車,套上滑稽的雨披,飛奔向幾個公交站距離外的小太陽幼兒園接小孩放學。

住在這棟年久失修,連物業都不用交的老小區的人,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和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年夫婦。

她們家就屬於後者。

三年前,她跟隨父母從南方的小鎮搬來這裏,上完了小學,又上初中。

她始終不明白,明明是從一個貧窮的地方搬來另一個更貧窮的地方,為什麼還要自我欺騙地高喊著這麼做都是為了能有個更好的未來。

她曾經問過她媽,反正都是小縣城,在哪兒打工不是都一樣嗎?

你猜她媽怎麼說。

她媽說:“徐斯,你能不能有點出息,這個小縣城挨著的可是我們國家的省會北京,未來一定會得到發展的。”

看著她媽胸有成竹的模樣,仿佛城市規劃藍圖是按她的想法設計的,徐斯不屑一顧。

直到很多年後她媽的願望也沒能實現,事實上這個小縣城和北京之間還隔著無數個等待發展的小縣城。

反倒是他們的家鄉,那個南方小鎮,因為旅遊業發展以及是某位在國際上獲得大獎的知名作家的故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成文旅勝地。

當然現在還是07年初,電動車才剛剛在這個小縣城普及的時代。

那時的徐斯天天聽她媽說著外麵的繁華天地,可她連電視都很少看,也沒有什麼機會去外麵走走,僅憑她十四歲的腦瓜自然是想象不出。

況且,以她自己的話來說,她遲早有一天要走出這裏去一探究竟,隻是首先得讀完高中。

所以她現在也並不急於追尋她媽口中的大千世界。

“徐斯,出來吃飯了。”她媽的吆喝聲打斷她的思緒,她也不磨蹭,放下筆就出了房間。

掉了漆的方形木桌上擺放著幾盤習以為常的家常菜,青椒炒肉絲,西紅柿雞蛋湯,還有必不可少的炒青菜。

聽她媽說這小青菜是菜市場的阿姨送的,以此留住她媽這個無論刮風下雨都要去買菜的顧客,哪怕每回總是那麼幾樣。

徐斯盯著那盤透著股死氣的青菜,心想這也能叫小青菜,明明葉子上的筋脈都一覽無餘,甚至連菜杆子的尾部都熟的發黃。

她什麼也沒說,夾了兩筷子西紅柿炒蛋拌著飯吃,因為她知道就算自己說了,她媽明天還是會樂嗬嗬地捧著別的老菜葉子回來。

他爸在零件廠上班,一般要等到她寫完作業去洗澡才會回來,所以她媽總是會拿家裏的電飯煲裝一些飯菜留給他。

“媽,我明天想去看看哥。”說是哥,其實並沒有血緣關係,隔壁王阿姨家的兒子,今年剛上高中,辦了住宿,隻有寒暑假才回來。

他們剛搬過來的時候她爸媽工作忙,她還小她媽不放心讓她一個人在家,於是就拜托王阿姨順便幫忙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