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少年遊(1 / 3)

1.名字將錯就錯

魯伊斯陷入了沉思。對於自己的第6個孩子,他想起一個好名字。

“就叫愛迪生吧。”魯伊斯對妻子貝雷塔·戈麥斯說。

愛迪生,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改變人類命運的先驅。但沒想到的是,由於記憶的錯誤,魯伊斯把“Edison”多塞了一個字母“n”,變成了Edinson(埃丁森),也就有了身價6300萬歐元的神鋒。是的,他就是卡瓦尼。

當別人告訴魯伊斯兒子的名字有問題時,他決定將錯就錯。“算了,順其自然,說不定這還是個吉兆。”魯伊斯說。而且,從小來看,卡瓦尼也不像能當科學家的料。

1987年2月14日,情人節,埃丁森·卡瓦尼出生在薩爾托。

薩爾托是薩爾托省的首府,位於烏拉圭河的東岸,與阿根廷的孔科爾迪亞隔河相望。城市附近多急流瀑布。薩爾托是烏拉圭的第二大城市,擁有近300年的曆史,這裏是查茹阿人——古老而傳奇的印第安部落的聚集地,查茹阿人好勇鬥狠,永不妥協,頑強抗爭。

貝雷塔是查茹阿人,而魯伊斯是意大利後裔。

魯伊斯的父親是摩德納人,出生在馬拉內羅,3歲的時候,跟著親人來到南美闖蕩,就此定居薩爾托。所以,卡瓦尼的血液裏,一半是意大利血統,一半是印第安血統。但說到底,南美的孩子,包括烏拉圭的,身上都有足球的血統。

2.跟著父親混的“球二代”

“3歲時,我就被父親抱去了更衣室,4歲時看父親訓練,我馬上拿起個皮球開始過人、射門。我生來就是踢足球的,還沒學會走路就跟著足球爬。5歲參加小場足球賽,14歲進11人場踢球。”2011年,卡瓦尼的自傳《我心中的人生、足球、信仰》出版,記錄了自己早年的足球曆程,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一種驕傲。

和薩爾托走出的另外一位巨星蘇亞雷斯不同,卡瓦尼的家庭條件不錯。

魯伊斯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名球員,而且,還在民族隊踢過。由於父母是地地道道的意大利人,所以,隊友和球迷都叫他“外國佬”。不過,正如他此後教導卡瓦尼那樣,年輕時的魯伊斯自由散漫,無視紀律,“踢一天玩兩天”,最終,平淡了事。

貝雷塔和魯伊斯結婚前有過一段婚姻,生了兩女一男,後來,兩人又生了三個孩子,兩男一女,卡瓦尼是6個孩子裏最小的。

魯伊斯家是個大家族,包括貝雷塔和前夫生的孩子,都生活在一起,卡瓦尼的奶奶瑪利亞曾透露,自己有14個孫子,“我真驕傲,當然,最有名那個叫埃丁森”。

魯伊斯退役後,當上了足球教練,此外,還開清潔公司,長達15年致力於服務殘障兒童工作,經營各種體育項目俱樂部,在當地算是名流。由於老爹是教練,所以,卡瓦尼不用再跟別人學踢球,跟著老爹混就行。

現在的卡瓦尼有一頭飄逸的長發,但小時候,他的頭發卻剪得很短,以至於小夥伴們都叫他“小光頭”,但卡瓦尼覺得那樣舒服,“每次洗頭的時候,我總是很快,我可不想把時間浪費在浴室裏”。

擠出來的時間不是用來看書的,實際上,卡瓦尼不喜歡學習,一點都不,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踢球。每天,卡瓦尼都要騎車5公裏到訓練營。“我書隻讀到四年級,真的,實在是念不下去。”卡瓦尼回憶說,“你可以說我懶,但說實話,可能我對讀書真是沒什麼天賦,看見那些文字,我唯一的感覺就是頭疼。”

但看到足球,卡瓦尼的感覺完全不同。

“那家夥睡覺的時候都抱著足球,他深愛著這項運動,幾乎可以說生來就為了踢球。”瓦爾特說。瓦爾特不是別人,他是卡瓦尼同母異父的大哥,也是他在足球上的榜樣。瓦爾特的位置也是前鋒。

“可以說,我是看著哥哥踢球長大的。”卡瓦尼回憶說,“就在父親的訓練營”。

瓦爾特說,自己還記得小時候一起和卡瓦尼在家裏後院踢球時的場景,“幾乎每一次,我都能聽到‘砰!嘩啦’的聲音,我知道,肯定是倒黴的鄰居家的窗戶玻璃又被幹掉了。”每當這時,比卡瓦尼大兩歲的二哥,踢後衛的克裏斯蒂安就非常憤怒,攥起拳頭,直衝三弟,那時的卡瓦尼遠不如現在彪悍,他身材纖瘦高挑、看似弱不禁風,以至於別人都叫他“瓷瓶”。二哥要揍自己,卡瓦尼就會一邊哇哇亂叫,一邊跑到大哥身後,在他眼裏,大哥總會保護自己。

3.瓦爾特:我是卡瓦尼他大哥

瓦爾特比卡瓦尼大9歲,也是從小就喜歡踢球。1999年,21歲的他前往首都蒙得維的亞,到民族隊試訓,但並未被接納。一年後,他在低級別球隊裏維拉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那裏,他33場比賽打入15球,表現出色。2001賽季,蒙得維的亞流浪相中了他,在新球隊,他保持了自己的進球率,34場比賽打入16球。

民族隊有些後悔了,於是,2002賽季,他們將瓦爾特收入帳下,但僅僅踢了2場,他就離開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他要去法國了——法甲球隊阿雅克肖相中了他。

可惜的是,在阿雅克肖,由於水土不服,瓦爾特仿佛丟掉了射門靴,他17場比賽隻進了1個球,無奈被退貨。

此後數年,瓦爾特都不敢輕易冒險,更多時候,他都是在美洲踢球。在烏拉圭國內,除了民族,他還曾於2005-06賽季到佩納羅爾踢球,以至於有些民族球迷認為他是“叛徒”。瓦爾特還到過墨西哥,帕丘卡、恰帕斯美洲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2007年,已經29歲的瓦爾特決定再次出國淘金,這次的目的地是小國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庫,巴庫國際,這支成立僅僅10年的俱樂部向瓦爾特發出了邀請,看在錢的份上,瓦爾特動心了。

在那裏,瓦爾特踢了兩個賽季,2008-09賽季,他成為聯賽金靴,那個賽季,他還踢了歐冠資格賽,首回合,他們幹掉了馬其頓的冠軍,但在第二輪,他們1比3輸給了老牌強隊貝爾格拉德遊擊隊出局,無緣正賽。此後,他轉投巴庫國際同城對手巴庫石油工人,又踢了一個賽季,但表現欠佳,22場比賽隻打入2球。瓦爾特再次回到南美,混跡巴拉圭的瓜拉尼,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流浪者以及巴西的佩洛塔斯。

2012年7月,34歲的瓦爾特來到中國,加盟中甲學生軍北理工,當時,俱樂部告訴外界:這是卡瓦尼的大哥。

事實上,瓦爾特也入選過烏拉圭國家隊,2001年,他甚至參加了美洲杯,不過,和卡瓦尼相比,他的國家隊履曆太平淡了,那件藍白戰袍,他隻穿過兩次,沒有進球。

在北理工,瓦爾特踢了13場,打入3球,武漢、深圳、湖南成了他的刀下鬼。

不過,在中國期間,瓦爾特最大的新聞不是進球,而是那次“打架事件”。

2012年10月28日,中甲最後一輪,北理工客場打天津鬆江。第50分鍾,瓦爾特反搶中鏟倒了鬆江的韓國外援中衛李世仁,雙方發生了口角。瓦爾特馬上被鬆江球員圍住,不過,他並不服氣,和鬆江隊隊長羅迪克、門將隋維傑和替補門將宋濤繼續對飆垃圾話。看到這種情況,一向好脾氣的李世仁突然衝向瓦爾特,與之纏鬥在一起。

紅牌,一人一張,瓦爾特和李世仁雙雙下場,瓦爾特的職業生涯以1張紅牌結束。

在北理工期間,每當記者談起卡瓦尼,瓦爾特的臉上都是掩不住的自豪:“那是我弟弟。”然後還要加一句,“我覺得他能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射手”。

2011-12賽季,卡瓦尼在意甲打入23球,獲得金靴,此外,他在歐冠還有5個進球,一眾豪門趨之如騖。

4.冰激淩刺激的進球欲望

“我在家鄉第一支球隊踢比賽有個傳統,進第一球和最後一球的人都能得到冰激淩獎勵,於是,我就努力,爭取包辦所有的進球。”卡瓦尼笑著回憶說,“我嘴很饞的。”

卡瓦尼很喜歡甜品,芝士蛋糕是他的最愛,每當球隊大勝,妻子(現在是前妻)瑪利亞都會準備好蛋糕,對卡瓦尼來說,這比什麼都來的實際。

14歲那年,卡瓦尼離開家鄉,前往蒙得維的亞,目的地是達努比奧青訓營,當時,大哥瓦爾特正在流浪踢球,兄弟倆一起住在姐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