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內部各派勢力,相互牽製,相互掣肘。
又有匈奴人即將南下消息發酵。
再加上袁紹本身性格優柔寡斷。
所以他最終也沒有下定決心,調遣黎陽大軍渡過黃河,進攻許都。
劉琦則趁此機會,在睢陽誓師,準備進軍華縣,解泰安郡之圍。
在軍前會議上,荀攸指著輿圖分析道:“大王明鑒。
如今進攻泰安郡者,有兩支軍馬。
一為泰山賊臧霸。
一為河北援此之劉備。
其中,臧霸麾下人馬雖有數萬,但俱都是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倒是這劉備,麾下兵精將勇,需小心應對。
不過他畢竟不是曹操嫡係,想來也不會真正願意替曹操賣命。
隻要將其逼入絕地,他不知不會拚死一搏。
甚至還有歸順朝廷之可能。”
劉琦點點頭道:“公達之言甚是。
隻要對其合圍,他必然會歸順。”
他說著,不自覺的看一眼旁邊的呂布,心說要講投降,天下恐怕沒有比這二人利落。
那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劉皇叔,更會義無反顧。
荀攸又道:“若大王大軍逼近華陰,劉備收到消息,必然全軍退回至山陽。
到時與曹操又合兵一處。
若逼的太急,反而更讓其與曹操合為一體。
大王不如挑選少量精銳人馬,前去解華縣之圍,以免打草驚蛇。
然後派遣主力大軍,扼守任城,樊縣一線,掐斷劉備退往山陽之退路,也順便斷絕其運糧之糧道。
如此他劉備進不能勝,退不能退,豈不任由大王揉捏?”
劉琦撫掌大笑道:“此計甚妙,就依公達之計而行。”
荀攸聽劉琦讚成自己計策,心中大為快慰。
大王知人善任,從善如流,值得謀士為其效忠。
那呂布剛愎自用,腹無謀略不說,還不肯聽從別人意見。
在其麾下效力,簡直是受罪。
要是呂布早聽從建議,固守濮陽,也不至於鬧成今天這被動局麵。
隻不過如今呂布,已經成為劉琦的未來嶽父。
大家就算有怨言,也不好意思說出來。
計策已定,接下來劉琦便開始調兵遣將。
劉琦掃視一眼眾將道:“此戰能否取得全勝,關鍵在於任城,樊縣一線,是否完全切斷。
太史慈甘寧陳武聽令。”
太史慈三將猶豫了一下,起身狐疑的道:“末將……在,在……”
“就由你三人率軍前往任城樊縣,”劉琦命令道。
三人全都懵了,愣在當場,呆了半天。
甘寧出言道:“大王,去截個糧道,還用我三人同去,是否有些小題大做了?”
太史慈也附和道:“就算劉備要退往山陽,必然也是在華縣戰敗。
堵截一眾敗兵,也不用如此大張旗鼓吧。
讓興霸一人前去即可。”
劉琦看著幾人滿不在乎的樣子,不由皺了皺眉頭道:“爾等可知道,為劉備運送糧草者,極有可能是趙雲。
又或者是張飛。
你三人同去,能與之一戰,已屬萬幸,還敢輕敵大意?”
太史慈嘴巴張了張,沒有說出話音。
從口型判斷,應當是“張飛趙雲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