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啟元年九月,康應乾便奏請開
設同文館,從科舉考試出身的官員中招收學生,學習遼王語錄。這一提議遭到了朝中清流的堅決反對,禦史王盛藻上奏,稱大明開國兩百年,從未聽說要以藩王為聖賢,翰林院李清源也站出來反對,表示科考乃是本朝立國之根本,當年太祖皇帝曾下詔,「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不可兒戲。
齊孟表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大家充分發表政論。
於是遼東勢力和關內勢力激烈交鋒,就科舉製改革吵得沸沸揚揚。
遼東官僚要維護極圈主義的純粹性。
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就解決人。
於是,王盛藻、李清源等十多名大臣,遭受彈劾,「妄議新政,居心叵測」
遼王雖欲赦免其罪,然而輿論洶洶,最後隻得下令將其逮拿下獄,於京師鬧市當眾斬首。
明啟元年十一月,明啟帝頒布《科考方略》(又名《明科考方略》),提出興建幽雲大學,翰林院編修陳子壯率先指出「民智不開之故,皆以八股試士為之」,請求盡快廢除科考。
一眾遼東官僚也四處奔走,紛紛上奏要求廢除科考。
明啟二年一月初七,明啟帝宣布,自明啟三年春闈起,新開設經濟特科,以「誌慮忠純、規模閎遠、學問淹通、洞達中外時務」為選錄標準,考試內容須脫離過往的「之乎者也」,要求切中時弊。
廢除過去的八股文,專試曆朝政治史事與遼王政治藝學策論,要求切實敷陳;其次是將過去的書院改成學堂,學堂學生畢業後也可取得功名;最後是獎勵遊學,自費亦有獎勵。
明啟三年三月十九日,近千名士子不約而同聚集到京師,其中有兩百名參加今年春闈的北方舉人,更多的則是京畿周邊的讀書人和青皮無賴。
士子們得知自己寒窗十年苦讀一朝化為烏有,個個怒發衝冠,在幾位貢生的帶領下,上千人衝撞順天府衙門,打砸貢院,還點火焚燒街市,一些對新朝不滿的人也加入其中,人群浩浩蕩蕩,徑直朝金水橋方向走去。
遼王事先早已得到士子們暴·亂消息,不過一直選擇隱忍不發。
眼見得事態危急,很多不明真相的百姓被裹挾其中,負責監視士子的張潮憂心忡忡彙報情況。
「大帥,動手吧,您讓我們怎麼辦呢?放任士子們鬧下去,京城就要亂了!」
齊孟正和康應乾悠閑的下棋。
輪到白子走了,他手執白子,將棋子落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老康細細一看,頓時臉色大變。
勝負已分。
張潮率領麾下錦衣衛,靜靜在旁等待命令。
齊孟凝視棋局,良久之後,一臉頹然,無奈道:「罷了罷了,該抓的抓,該殺的殺,你們兩邊不死一個,這局便下不完了。」
張潮等人磨刀霍霍,聽到這話,立即便衝了出去。
「張指揮使,稍安勿躁。」
康應乾叫住特務頭子。
「摸清楚所有參與鬧事的人,以後不再錄取,終生不錄取,還有那些沒鬧事的士子,要把名單要交給遼王。這些人,今年可以直接錄取。」
康應乾說罷,目光轉回棋盤上,撫須笑道:「大帥這棋走得好啊,不讓這些書生入仕,比殺了他們都難受。」
齊孟默然。
今年經濟特科考試共選錄一、二等127人,皆服從新政,舉人、貢生取中者則被任命為知縣、州左等。
。您提供大神夢吳越的挽明從薩爾滸開始劉招孫金虞姬楊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