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眼界(2 / 2)

等到這第一把火燒的差不多事,他才會扔出第二把火——獎勵計劃。

打一大棒,再給個甜棗兒!

一推一拉,才能讓紅葉廠這輛戰車徹底開動起來;也為他這個新廠長樹立起賞罰分明的形象,便於日後的管理工作。

而等前兩把火將勢頭燒旺的時候,才輪到他展現真正的實力。

這第三把火,就是把廠裏的生產流程標準化,讓紅葉廠這輛已經開動的戰車,完全步入正軌。使企業日常的生產符合高效的現代化科學組織標準,疏通低效流程,堵住管理漏洞,從而大大增強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

在劉向坤入職之前的紅葉廠,無論是小喬製定下來的工藝流程,還是以工藝流程為藍圖製造的生產線,都是僅針對產品本身的,卻沒有相應的組織管理製度和配套的監管者。

如果是係統人才來操作的話,那絕對沒什麼問題,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高效且有組織的團隊。

但把生產任務轉交到普通員工手裏就不一樣了,各種組織管理的低效化,將極大的影響工廠的產能利用率。

這在手工生產占大比重時尚且如此,而到了現如今四條生產線投入使用後,產能利用率會因為低效的組織管理而降低更多!

不僅生產線上的大量設備不能最大化利用,甚至工人也會因組織管理的低效而疲於應付,繼而影響成品質量,進一步拖累成品產出速率,使之與設計產能形成巨大差距!

目前生產線和新接手的普通工人還處於磨合階段,所以結果尚不明顯,但老道的劉向坤甫一接手,就注意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無論從他自身的職業前景,還是企業的實際需要出發,他都有責任、有義務去徹底拔除這一隱患。

而這,也將是他遞交給新老板楊越的第一份成績單!

楊越在旁大概看了一下,覺得劉向坤製定的管理及懲罰製度並無不妥,而且對於他的工作,也依然抱著肯定的態度,便沒再多說什麼……

短短幾天時間,楊越也沒指望劉向坤能給他多大的驚喜,關於他的具體能力,也還是要看日後他所做出來的成績。

楊越從辦公室裏走了出來,悠閑的漫步在這個破舊工廠的院子裏,看著這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難免有些唏噓感歎……

這裏是他爺爺一輩子的事業,是凝結了他心血的結晶;也是楊越自己起家的地方,以及目前產能最大的工廠。

但無論這裏有再多的故事,有再多的情感寄托,也終歸是要麵對現實的局限!

紅葉廠已經容納不下更多的生產線和工人了,接下來訂單更多的旺季,必然要進一步擴充的產能,肯定不能再往這裏塞了!

鳥兒翅膀硬了,是要飛走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是要遠行的……

在集中了楊越事業重心的海邊廠區以外,這個小小的紅葉廠也慢慢容納不下飛速發展的業務需求了!

要麼擴廠,要麼設立分廠,已經到了必須提上日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