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貓頭鷹(2 / 2)

繁殖

一般的貓頭鷹種類也都是一夫一妻製,但也有個別種類別具一格,如鬼鴞的配對就是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貓頭鷹的繁殖一般從3月開始,至5~6月結束,但也有的種類較早,1月就已經開始繁殖。除個別種類之外,貓頭鷹在繁殖過程中不營巢,而是利用樹洞、岩穴或其他鳥類合適的棄巢孵卵育雛。貓頭鷹一窩產卵數量不定,體形較大者產卵較少,而體形較小的種類產卵通常較多。一般僅由雌鳥完成孵卵工作,貓頭鷹的小寶寶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就會破殼而出,然後由雄雌共同承擔育雛的任務。

貓頭鷹的幼鳥均為完成雛,即剛孵化出來的小貓頭鷹身體上已經長滿羽毛,但是它們剛產生時會緊閉耳目。鴞類產卵孵卵周期較長,在同一個巢內由於產卵時間和孵化時間的差異,雛鳥體形大小常有巨大的差異,個別種類如雪鴞在食物蕭條的年景會出現較大雛鳥殘食幼小雛鳥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並不普遍。除了少數種類的貓頭鷹的壽命在11年左右,其他的野生貓頭鷹壽命都不算太長,比如倉鴞的平均壽命僅在三年半左右。

誤解貓頭鷹

貓頭鷹在我國民間常被當作是“不祥之鳥”,它們還被稱為逐魂鳥、報喪鳥等。還有流傳下來的俗語如“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等,古書中還把它稱之為怪鴟、鬼車、魑魂或流離,當作厄運和死亡的象征。產生這些詆毀貓頭鷹看法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貓頭鷹古怪的長相,炯炯發光的兩眼又圓又大,給人驚恐的感覺;直立的兩耳,好像鬼故事裏的雙角妖怪,對於貓頭鷹的凶暴之貌,古人多用“鴟目虎吻”來形容;貓頭鷹在黑夜中的叫聲像鬼魂一樣陰森淒涼,使人更覺恐怖,古時稱它為“惡聲鳥”。《說苑·鳴梟東徙》中有“梟與鳩遇,曰:我將徙,西方皆惡我聲……”的寓言故事。除此之外,人們對貓頭鷹產生如此驚悚的聯想,還因為它們總是晝伏夜出,常在黑夜中黑影一閃像幽靈一樣悄無聲息的飛過。

貓頭鷹文化

盡管人們對貓頭鷹有諸多的誤解,但是人們不得不肯定它們捕鼠的本領之大。古書上曾有這樣的記載:“北方梟入家以為怪,共惡之;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桂林人羅取生鬻之,家家養使捕鼠,以為勝狸。”鼠類中的黑線姬鼠、黑線倉鼠、大倉鼠、棕色田鼠等農田鼠類以及小家鼠、褐家鼠等居民區鼠都是貓頭鷹的主食,它們有時也會吃一些小型鳥類、哺乳類和昆蟲,如雀類、鶯類、蝙蝠、甲蟲、金龜子、蝗蟲、螻蛄等。鼠類是臭名昭著的偷糧賊,它們不僅在居民區和倉庫裏行竊,還成群結隊在農田中偷糧。遠在2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碩鼠碩鼠,無傷我菽”的記載。一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的鼠害仍然十分嚴重。一隻貓頭鷹一年可以消滅1000多隻老鼠,是捕鼠能力最強的鳥類。它們消滅掉的那麼多老鼠可以毀壞人類的噸糧食,可見貓頭鷹也沒有古代流傳的那麼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