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九陽老道(1 / 3)

趙鎮位於蘇縣南側一隅,三麵環山,南側被浩瀚的太湖分支慈母河隔斷,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地理位置獨特的區域,但因為地處江南魚米之鄉,加之趙鎮獨特的商業環境,比之一般的縣城還富足。

相傳慈母河原本叫做馬鞍湖,因其形似馬鞍而得名,明嘉靖年間,趙鎮一秀才進京趕考,於馬鞍河邊跪別父母後踏上征程,沒想一去不複返。其母思兒心切,日夜於河邊守候,直至鬱鬱而終也未見其歸來。外界傳言其子金榜題名入贅一達官貴胄之家,女方礙於身份,不允許其歸家探望草根父母;又傳其根本未到達京城,路途遙遠半路遇到強人,被強人劫財害命;又有一說法因其未能功成名就,自覺無顏見家中父老,返程卻未歸家於一僻靜處投河而亡。以上種種傳言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無法考證,但趙鎮人為紀念其母拳拳愛子之心,將此河改為慈母河一直沿用至今。河上一橋連通趙鎮內外,幾百年風雨未能動搖其根本,世事變遷此橋仍舊堅固屹立不倒,世人幹脆將此橋稱為小趙橋,寓有踏橋歸來團聚之意。

時值寒冬臘月,已是臨近年關之時,寒風凜冽,北風吹得枯木嗚嗚作響。因趙鎮獨特的地理環境,寒風被北側山脈所阻,其實也未見有多寒冷。加之近日一場大雪將大地掩蓋,山上皚皚白雪,常綠林木益發鬱鬱蔥蔥,顯得趙鎮寧靜無比。

隻是本日趙鎮卻熱鬧非凡,慈母河邊搭建一丈二高台,高台之上香案陳列,豬頭、瓜果糕餅等貢品已然擺好。一群小兒圍繞高台指指點點,盯著那貢品垂涎欲滴,卻無一人上前搗蛋。此前各家主事已收到消息,今日事關重大,容不得半點差池,須對各家小兒嚴加約束。小兒們得到父母警示,加之年齡幼小不通世事,經不住父母嚇唬,是以一個個沒了往日搗蛋的勁頭,隻是遠遠看著。

眾人正在喧鬧,隻聽“當”的一聲鑼響,隨後一個沉悶的聲音高聲響起:“時辰到,眾人禁聲”。原本喧囂的人群立時安靜下來,眾人循著聲音望去,隻見一青衫、短須中年男子正在高台之上四目尋忘,手中隻拎著一麵銅鑼,敲鑼的棒槌已掖入背後麻布腰帶之中。

中年男子頓了頓講到:“各位父老鄉親,今天是我們趙鎮一年一度的祭祖日,各位也知道,最近一段時間我們趙鎮很不平靜,為此我們花重金請到了龍華山的九陽真人來此開壇做法。其一為祭祖,其二為驅邪,保佑我們趙鎮風調雨順”。

聽罷台上男子講完,台下已是竊竊私語一片,眾人臉上透漏著驚恐之色,似乎不願提及中年男子口中所說不平靜之事。中年男子望著台下黑壓壓的人群,腦中有些眩暈,腦中想起幾日前看到的場景,不禁打了個哆嗦回歸到現實之中。

中年男子見台下私語一片,有些著急,手忙腳亂地從背後抽出棒槌使勁敲了敲鑼,眾人立時又安靜下來。端坐不遠一臨時搭建的戲台下一老者看見中年男子如此舉動,不禁搖搖頭對著身旁之人講到:“長河還是缺少曆練啊”。身旁那人趕緊躬身回話:“老爺,大少爺還是很努力的”。

老者搖搖頭又歎了口氣,身邊之人見老者不願意再講話,也噤聲不語,隻是偷偷伸了伸懶腰,顯是已站立很久。

中年男子見眾人停止私語,便運足力氣喊道:“祭祖開始,有請九陽真人登台”。

台下大夥踮起腳尖向前張望,一黑影從人群中斜斜飛出,左腳輕點祭台一角隻一個翻身已登上祭台。底下眾人定睛一看,但見一老道身穿黑色陰陽八卦道袍,左手持一追魂鈴,右手一柄拂塵,後背斜插一柄桃木劍,童顏白發頗有點仙風道骨的摸樣。飛上祭台的九陽老道看著底下一幹人吃驚神色,右手拂塵挽了個漂亮的花色,捋捋山羊胡,很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