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眺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1 / 3)

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眺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一、2006年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6年,全市上下認真堅持“舉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發展戰略,以項目建設為綱,突出“一綱九目”的發展重點,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確保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形勢良好。全市生產總值達到93億元,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達到7071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人達到1464元,增長8.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21.9億元,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101.5%;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

200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有以下八個特點:

(一)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堅持以項目建設為綱,實行了市、縣(區)領導幹部抓項目抓產業“五個一”責任製,製定下發了《關於市級領導幹部分工抓重點項目和重大特色優勢產業的目標管理責任製實施意見》。全年通過各種渠道,共爭取國家投資各類項目378項,總投資10.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持續增長態勢,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億元,增長20.5%,全年開工建設重點項目107項,完成投資17.5億元。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57項,已到位資金11.62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一是開展了公路交通大建設。全年完成交通投資1.6億元,新建通鄉公路412.6公裏,新建通村公路640公裏。二是城鎮建設成效顯著。隴南市區舊城改造和新城區建設全麵啟動實施,各縣縣城建設都有了新的變化,建製鎮建設和新農村小康住宅示範點建設有序推進。全年城鎮化率可望達到17.47%,比上年增加1.44個百分點。三是加強了能源建設文縣220千伏早陽送變電工程投入運營,35千伏及以下農網改造二期工程通過省上驗收,成徽110千伏二回送輸電工程、禮縣110千伏送變電工程進展順利,武都330千伏送變電工程和全市城網改造工程即將實施。四是積極實施生態建設工程、農田水利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村村通電話和移動村村通工程。解決了6.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市通電話的行政村累計達到3050個,村通電話率達到94.34%。

(三)特色產業開發力度加大。不斷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堅持“把特色優勢做到最大化”,促進了農業產業化進一步發展。全市糧食產量達到76.5萬噸。新發展特色產業麵積達到154.69萬畝,新發展核桃60.39萬畝,花椒、油橄欖、茶葉等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特色產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3.8%。農產品加工和龍頭企業建設取得新的進展,新增龍頭企業5戶,總數達到19戶,實現加工增加值1.91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全年組織開展勞務輸出55.53萬人次,創勞務收人19.44億元。向外移民10457人,完成扶貧整村推進111個,9.99萬貧困人口解決溫飽。全年新發展太陽灶1萬台,建成沼氣池5015口。

(四)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堅持“重點抓工業”的戰略舉措,以發展非公有製經濟為突破口,圍繞四大資源四大產業建園區、上項目、辦企業,擴建新建了一批水電站項目及礦山開發項目,使全市工業總量不斷擴大,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28億元,增長23.2%。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830萬美元,增長30.3%。完成非公有製經濟增加值36.69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1.7%。

(五)第三產業增勢強勁。一是傳統服務業快速發展。商貿流通企業改製工作取得重點突破,商品流通業乃至整個服務業取得較快發展。二是金融服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135.9億元,增長31%,全市貸款餘額達到52,23億元,比年初增長19%。新增加的貸款主要投向了農業、水電能源開發和有色金屬采冶等行業,較好地支持了地方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的發展。三是旅遊服務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市旅遊接待人數達到1616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人2.62億元,分別增長19.26%和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