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篇 職場作風篇1(1 / 3)

勿投機取巧

一些公司總出現這種現象:員工抱怨老板太苛刻,整天像建築工地的監工,一刻也不放鬆;老板則埋怨員工不忠於職守,稍一放鬆就會投機取巧。的確,有些老板對員工過於嚴厲苛刻。但是,作為一名員工,你是否做過自我檢討呢?投機取巧確實普遍地存在於公司和組織中。

世界上沒有絕對聰明的人,當然也沒有絕對愚蠢的人,一般都有正常的能力和智慧。為什麼很多人自視為能夠或者應該成為成功者,但是最後,他們還是沒有成功?“投機取巧”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們不想付出與成功相符合的努力。投機取巧是一種普遍的工作心態,成功者的秘訣就在於超越了這種心態。

阿爾伯特在他的《你屬於哪種人》中講述了一樣一個故事:一個人看見一隻有蝶在繭中拚命掙紮了很久,覺得它太辛苦,出於憐憫,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剪掉了一些,讓它輕易地爬了出來,然而不久這隻幼蝶竟然死掉了。對於幼蝶來說,破繭而出是其生命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使蝶的身體更結實、翅膀更加有力,但正是這種投機取巧的方法,剝奪了這一環節,使幼蝶喪失了生存能力。

同樣,據說在古羅馬有兩座宮殿,一座代表勤奮,另一座代表榮譽。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有一個規則:必須先通過“勤奮”,才能到達“榮譽”。那時的人們已經認識到勤奮才是榮譽的基礎,企圖繞過“勤奮”得到榮譽,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投機取巧會使人墮落,隻有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地勤奮工作才是工作方式的最佳選擇,才會給你帶來幸福感和滿足感。

投機取巧的習慣會玷汙你的品格。做事不追求有始有終的人,往往不能出色地培養自己的個性,其意誌常常也是較為薄弱的,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於他們來說,隻能是一種奢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麵貪圖享樂,一麵期望成功,自以為左右逢源的人,在本質上已經形成了“不勞而獲”的觀念,他們一定會後悔的,因為最終享樂和成功的願望都會落空。

其實,即便隻在一個方麵一絲不苟、兢兢業業,也比浮躁草率、期望麵麵俱到可取。因為一絲不苟的作風,能夠迅速培養一個人的品行,使他獲得智慧,指引著他向好的方向前進,鼓舞他不斷追求進步,從而加速他的成長和發展。

在生活中,有些人本來具備出眾的才華和潛質,很有培養前途,但是因為沒有養成精益求精的習慣,最後也沒有獲得一個好的職位。因此,事情無論大小,如果抱有投機取巧的態度,在表麵上可能會節約些許時間,但隱性地卻浪費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一位成功學者曾經說過:“想方設法地盡心盡力去完成手中的工作!”也許,工作中的投機取巧能夠使你獲得一時的便利,但在你的心靈中卻埋下了隱患——它是無益的。大凡有作為的人,都遵循著“不要投機取巧,要力求完美”的工作態度,因為他們深知這是取得成就的源泉!

提高身價,取得賞識

小邵是一個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人,她說話聲音柔和,麵貌平凡,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她,可能你不會想到她擁有一家總資產達4000萬元的公司。

音樂是小邵的興趣之一。對這個興趣的堅持,成就了她日後的事業。你如果想買吉他,到她的樂器店裏就對了,那裏的商品應有盡有。從十多歲開始,她就在業餘時間做吉他,後來與別人合資成立了一家吉他公司。是什麼促使小邵從單槍匹馬發展到一個員工超過400人的大車間呢?答案就是她始終堅持不斷提高自我的競爭力,以及不斷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除了必要的企業管理知識之外,她從外界不斷汲取各種其他養分,比如樂理知識、材料知識等。她總有這樣一種形象的說法:“我是個‘強腦殼’,一直在不斷努力使製作過程精細化。”

競爭力是指一個人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就是不斷增強自己能力的過程,使自己的能力超越對手的,從而在競爭中占有優勢。一般競爭力強的人,有以下一些共同特點:

1.精益求精。瑞士的手表就是以其精湛的品質而舉世著名。要取得如此卓越的品質,與瑞士人精益求精的特點是分不開的。事實上,也隻有追求完美的瑞士人,才能製造出近乎完美的鍾表。一位成功的企業管理者曾經說過:“人們都對成功夢寐以求,但成功隻會眷顧少數人,所有的人都可以達到最好,但隻有少數人真正做到了。”

2.不安於現狀。有些人總喜歡草草了事,在事情還未圓滿前,就將其擱在一邊。而有競爭力的人一定是不安於現狀的人,因為他們不甘平庸的性格會催促他們全力以赴,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