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藍昭很清楚一件事情。
瞿能對朱允炆的忠心程度絕對是堪比藍承陽對藍昭的忠心程度,這就意味著,不管藍昭用什麼手段,都不可能讓瞿能效忠於他。
畢竟當初朱允炆都被朱棣,朱柏,朱權三人給挾持成為了傀儡皇帝,而且不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而瞿能,沐春,郭英等人,卻還是堅定不移的支持朱允炆,甚至於,在沒有錢糧的情況下,可以暫時和藍昭合作,換取自己繼續存活下去,以便給朱棣他們施加壓力,不讓朱允炆的性命出現危險。
沐春已經病死在了和朱棣交手的途中,瞿能如今也昏迷多日,不省人事。
剩餘的郭英,梅殷,沐晟,平安等幾人,隻要朱允炆還活著,那他們就依舊是死忠,不會效忠藍昭。
可若是藍昭能夠以摧枯拉朽的手段,將朱允炆打敗,甚至是斬殺,那這幾個人,未必會繼續效死力。
沒辦法,曆史上他們就是如此。
當然,郭英,梅殷,平安最後都莫名其妙的死了。
郭英在靖難之役爆發的時候,都已經六十多了,死的時候虛歲都六十九了,在那個年代,也算是高壽了。
而梅殷和平安,死的時候,恐怕最多也就是四十多歲而已。
繼續用的話,保底可以再用十五年沒問題。
但朱棣還是將他們殺掉了,因為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
用人不疑,疑人可以用,但不會長用。
就像是朱棣在剛剛贏下靖難之役,登基稱帝後,表現的很是謙遜有禮,對待昔日對待不是特別友善的人,也能夠盡可能的保持重視。
就像是平安,梅殷,都受到了朱棣的重用。
可朱棣早已經暗戳戳的留好了小本本,等待著時機成熟了,就直接按照小本本收拾。
若是懂事兒點兒的,在朱棣出手之前,就自行了解的,比如郭英,那家人還可以正常的生活。
而像是梅殷,正史中手握幾十萬大軍,坐視朱棣進攻應天府,而後朱棣稱帝後,朱棣甚至都沒有親自出手招攬,寫信的隻是梅殷的妻子,梅殷就幹脆利索的投降了。
在朱允炆還占著點兒優勢的時候,或者說,朱允炆表現的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前,自己又沒有戰敗被俘,這幾位還是會忠於朱允炆,至少,他們不會選擇效忠自己。
但若是藍昭複刻曆史中的靖難之役結果,將朱允炆打到失蹤了,那這幾位就好招攬了。
簡單說起來就是,這幾位對朱允炆的忠心,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表麵功夫上的。
這個評價,聽起來對他們有些不公平,但若是根據曆史來推測的話,藍昭的這個評價,反而很是中肯。
所以,隻要解決了瞿能,剩下的這群人,在朱允炆戰敗後,恐怕都不會死戰!
想到這裏,藍昭對著鐵鉉招了招手。
“想辦法弄死瞿能,聽說,他還有兩個兒子……”
不能為我所用,那就必為我所殺!
若是在之前沒有崛起之前,藍昭或許會耐著性子勸降這些人。
但現在藍昭的實力,根本無需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