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7章 集體婚禮大團圓(1 / 3)

第147章 集體婚禮大團圓

村黨支部抓精神文明建設,村委會抓物質文明建設,他們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配合默契,帶領東礁村人民,萬眾一心,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拚搏。

自從建立東礁集團以來,全村老百姓人人都是股東,個個都是主人。真是八海過海,各顯神通。通過幾年的努力,如今東礁村人富裕了,但他們沒有忘記前輩為後人做出的無私奉獻,所以村委會決定在悔過崖的平台上修建一座洪大海村長紀念亭。

滾滾的波濤在悔過崖下澎湃,

莊嚴的紀念亭屹立在東海之濱。

高高的山峰籠罩在雲霧之中,

烏黑錚亮的花鋼岩在陽光下閃光。

洪大海村長的紀念亭就建立在烏磯山下,悔過崖上的小石坪中央。紀念亭分主體結構和基礎兩個部份組成。主亭的周圍是環繞一圈的弧型走廊,靠東麵的走廊石攔杆就建在悔過崖峭壁的邊緣上,都是由石雕藝人精工細雕而成,走廊下麵便是懸崖峭壁,峭壁下麵是驚濤駭浪的大海。

在這個位置上觀景,正是:

仰看烏山不見頂,白雲深處藏奇峰。

悔過崖下千帆過,喜見桅檣聽濤聲。

紀念亭南門下麵陡峭的通道石級彎彎曲曲地通下山來,一直通到村鎮的中心。

洪大海村長紀念亭中央的墳包內安放著洪大海同誌和他夫人李惠娟的骨灰。墳包前是二尊白玉石雕成的洪大海和李惠娟兩人全身立體石像。石像前麵矗立一塊功德碑,功德碑上刻著洪大海同誌和他的夫人李惠娟舍己救人的優秀事跡。紀念亭背靠逶迤的群山,麵向波濤起伏的大海,門前橫額上寫著“洪大海村長紀念亭”幾個貼金大字。左右一副對聯。

上聯是:洪水滔滔難折中華民族脊,

下聯是:愛心燁燁可強海疆子孫魂。

每天前來參觀瞻仰洪大海、李惠娟石像,學習洪大海和李惠娟同誌一心為公,舍己救人的優秀事跡的人群絡繹不斷。悔過崖本來就是一個旅遊勝地,如今這裏又增加了一個紅色景點,成了青山縣公民道德品質教育的基地。

********黎明同誌帶領全縣的農村幹部代表到東礁村召開農村經濟工作現場會議,同時也參觀了洪大海村長紀念亭。在瞻仰洪大海紀念亭,參觀明珠度假村、工藝石雕工地和絲綢繡衣服裝出口基地以後。全體代表來到盤龍崗上村委會大會堂聽黨支部書記劉長江介紹東礁村發展經濟工作的先進經驗,《用“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指導東礁村的經濟建設》的專題報告以後。《海州日報》及《今日青山報》和各路新聞媒體記者采訪了東礁村的村貌、村情和民情。不管你站在東礁村任何一個角落,舉目望去,半島四周山麓都是一幢幢綠樹掩映的花園式農家小別墅。那光潔平坦水泥馬路從山腳下鋪展到任何一處。村莊內不見牛羊,踩不著雞鴨糞,看不到垃圾。“村莊村莊”顧名思義,總該有泥土、莊稼、垃圾、豬牛、雞鴨、泥土、菜園才成村莊。而是走上小康水平的東礁村農民,將原來住在平坦處的老房子拆了還耕,把農家別墅搬進了綠樹掩映的山坳裏。中間那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改造成一塊塊方方正正的,可供拖拉機、收割機耕作的大田。在那田間的石拱橋邊,柳絲在秋風中拂拂地飄揚,橋底河水裏的鴨子戲水遊向遠方。遠處有一大片金燦燦的秋熟晚稻,飽滿的顆粒壓得稻稈彎下了腰。在悔過崖下的漁港裏,桅檣林立,馬達轟鳴,好一派熱鬧的景象。在這裏有說不完的故事,東礁村人紛紛揚揚地爭先恐後地向記者訴說改革開放後給人民帶來的幸福,訴說洪大海老村長培養出一對好兒女給村民帶來了黨的溫暖。記者在筆記本裏擠擠挨挨地寫著村幹部許多閃光的故事,一筐又一筐,說不盡,寫不完。可見洪大海的精神已經在海邊人民心中紮下了根。他的後來人帶領村民把東礁村真正建成東南沿海的一顆明珠,江南農村的一枝奇葩。

有記者問:你們東礁村的村幹部是如何擺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牢固樹立群眾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