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不喜歡他,才能每次看到他,是那樣審視一般的表情。他很不喜歡這感覺,今天,便絕對不會讓二皇子得意。
五皇子為人,絕對不會寵信哪一個臣子的,他也不適合推薦。
六皇子,對了,六皇子一直對自己很特別,孫嘉言沒有明確投奔過去,但六皇子在下麵做了些小手腳斂財,他就是知道了,也當沒發現,想必,六皇子也知道這個吧?若是再加上今晚的推薦之功,今後,嗬嗬。
嘉明帝見沒人說話,便隨手一指:“孫大人,你意下如何?”
“皇上千秋正盛……”
“別說廢話,國不可一日無君,儲君也如此。”
“是!”孫嘉言暗喜,自己第一個說,跟在後麵的,可就沒功勞了,“微臣以為,六皇子聰明睿智,智計過人,有擔當,有抱負,性格沉穩,進退有度……”他把趙璧晟很誇了一通。
有人先說話,其餘的幾個,都忍不住開了腔,當然幾個皇子,各誇各的,莫衷於是。
嘉明帝有些煩躁,他是讓臣子來幫著拿主意的,而不是給他們機會,讓將來成為兒子跟前的功臣的。
“皇上,臣以為,若想大雍朝繁榮昌盛,把皇上中興之風發揚光大,非二皇子莫屬。”郭承海說話了,他自從中風之後,說話有些含混不清,可這幾句,卻字字都說得十分明白。
“老二是很懂事,可他,他還是比較適合做個輔臣,寡人可以封他為賢王……”
“皇上!”郭承海焦急地打斷皇上的話,當官幾十年,他雖然有些奮不顧身,為自己沒少惹麻煩,但卻從來沒有這麼頂撞過皇上。
嘉明帝很意外,但他卻選擇了忍讓。他已經聽說,郭承海中風之後脾氣特別古怪,在家和妻子、兒子都是一言不合,立刻翻臉。
“皇上,二皇子不管在哪一部裏做事,都虛心好學,兢兢業業,所以你才覺得他是輔臣,不是明君嗎?早知道這樣,他還不如和其他幾位皇弟一樣,也處心積慮,謀算太子了。”
這話說得膽大,把剛才提到的幾個皇子全裝了進去。連皇上都麵露錯愕。
“皇上聖明,二皇子那是在虛心學習呀,他這是在為振興大雍朝做準備呢,他不僅能當好一個輔臣,更能做好一國明君呀。試想,將來那個臣子,敢不盡力、敢欺哄於他呢?”
是啊,二皇子戶部、兵部、禮部、吏部、宗人府、大理寺,差不多把朝廷重要的部門,都去過,並且,每次也都把事情辦得十分圓滿漂亮,證明他也非常的有魄力和手腕,能力也不是一般的強,這樣的人當皇帝……
嘉明帝差點說出,“肯定比我強”的話來了。他一直被臣子稱頌是明君,也很自豪自己開創了大雍中興的美好時代,兒子要比自己強,那趙家的江山,豈不坐的更穩固?
“皇上,臣以為二皇子不合適!”孫嘉言急忙說道,“臣和二皇子共事也有半年多,發現他十分專權,天下事情多了,做聖人的,怎可事事親躬?該放手時就放手,給臣子發揮的空間,這才是為君之道……”
郭承海的話被打斷,還被人搶了話頭,他的脾氣上來了,習慣想用手杖戳地,伸出手才發現,剛才進門時小太監攙扶的,手杖在轎子裏沒有拿出來,他拍了一下大腿,看到屋裏人都看向自己時,這才毋庸置疑地說道:“皇上,這為君之道,不是君,怎可體會得到呢?在後麵的日子裏,皇上若是立了他為儲君,自然著意栽培,二皇子就是不懂,也被教會了,他是那麼聰明,一學就通,這個也應該沒問題。”
沒人敢說二皇子不聰明,但幾個臣子,卻都堅持自己推薦的最聰明,勤政殿裏七嘴八舌的,差點吵起來。
嘉明帝看著誠王,弟弟一直緊鎖眉頭,不知在想什麼,見皇兄等自己一句話,才斟酌著說道:“皇上,微臣也屬意二皇子,隻有他,才是全心全意為朝廷著想的,聰明不聰明,能幹不能幹,他隻要有心就都有了,不然,要臣子做什麼呢?”
不愧是親兄弟,誠王一下子就說到了嘉明帝的心坎裏,對,心意才是最重要的,自己就是一心撲在國事上,才有了眼下的局麵,要說聰明,他的父皇,難道不聰明過人嗎?琴棋書畫,甚至度曲作詩,都能拿出手,可朝事卻處理得不怎樣。
“今晚就到這裏吧,天色太晚,幾位就不要回去擾家人清夢了,外麵有安排,都去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