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夜夢遇仙李義山(2 / 2)

“清揚婉兮”語出《詩經》十五國風中的《野有蔓草》篇,清是形容女子的目之美,揚則是形容眉之美。

柳輕候再度抬頭細看,舞台上女子果然是眉飛目秀,清麗如古畫仕女,其人眉目如此,偏偏身形卻一點都不瘦,身量高且飽滿,正合唐人審美習好。

柳輕候撇撇嘴,也沒見比小丫頭九娘漂亮到哪兒去嘛,哼,兩個老色鬼。

琵琶輕撥,正式開唱,至此柳輕候也不得不承認此女或許並不比九娘漂亮,但無論是琵琶技藝還是歌唱技藝卻都實打實的更勝一籌,由不得他心裏酸酸的想,哼,大著兩三歲呢。

等歌聲一出,柳輕候也就不再留意女子,低下頭凝神細聽歌詞。詩為五律八句:

賢達不相識,偶然交已深。宿帆謁郡佐,帳別依禪林。

湘水流入海,楚雲千裏心。望君杉鬆夜,山月清猿吟。

“咦,這詩倒是與一般的贈別略有不同”

王縉側過身來,“是留別,此詩如何?”

柳輕候略一沉吟,“以我拙見,此詩可謂得一‘清’字,詩風清淡,語言清麗”

王縉好好將柳輕候上上下下看了一遍,正在柳輕候莫名所以的時候才開口道:“你便不學作詩,這品鑒一道也盡可學得”

兩人正自說著,王昌齡稍稍歎了口氣,“詩固然是不錯,但相較於常建的詩藝卻隻是中平而已,可惜了!此女雖歌藝雙絕,無奈所唱歌詩終究是遜色於你的‘相見時難別亦難’。主評判既為詩家,結果也就不問可知,你醉夢樓再占魁首當是意料中事”

柳輕候聞言嘻嘻一笑,搖手道:“‘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雖是從我手裏寫出來,但作者可不是我,兩位萬勿誤會”

王昌齡、王縉的臉色立刻就變了。

王昌齡雙目炯炯的盯著柳輕候,“你是剽竊他人之作?”

王縉亦是臉色凝重的搶過話頭兒,“無花,慎言!此詩絕佳,又是在這樣的場合唱出,旬日之內必定哄傳長安,一載之內就當遍傳天下士林,剽竊二字一旦坐實,就是身敗名裂,此生休想再有翻身餘地”

柳輕候淡然一笑,“少伯、夏卿兩位先生勿急。此事說來話長,其中又頗有神異處,這裏實不是說話的地方,且到我那暫居之地為兩位細細分說如何?”

“走”王昌齡說走就要走,正好這時常建從舞台上下來,他又上前一把抓住常建,催促柳輕候趕緊走。

真是個眼裏揉不得沙子的急性子啊!柳輕候無奈,匆匆往觀摩區跟蕭大娘子說了一聲後領著三人回到了醉夢樓後花園。

進到柳輕候的房間,也不容搞什麼奉茶,王昌齡剛剛坐下就已迭聲催促。

唐朝的詩,詩的唐朝。唐人對詩的虔誠從三人此刻的表情就已顯露無疑,柳輕候見他們急成這個樣子,也就不再耽擱,“關於這首詩的來曆還得從三天前夜裏說起……”

隨後柳輕候便繪聲繪色的給王昌齡、王縉和常建講了一個神奇夜夢的故事。那天白天王縉、楊達來訪,聽說崔顥的事情後當夜他便因為擔憂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夜中也不知翻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就見一清雅如仙的男子跨月而來,自言其姓李,名商隱,字義山,祖籍懷州河內,生於鄭州滎陽。男子竟是知道他正在學詩,遂與其暢言詩事,此前所說‘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就是從他話中聽得。

那男子容貌風儀無不絕佳,兼且言辭可采,妙論迭出,與之相對如沐春風,渾然不覺時間之流逝。直至外間偶有雞鳴之聲傳來,男子乃起身辭去,並留下一詩相贈,其詩正是這首“相見時難別亦難”

“事情經過就是如此,‘相見時難別亦難’實為這位李義山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