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因為家裏隻有一個書桌,放在哥哥的房間。簌泠不喜歡呆在家裏,所以寫作業她都習慣坐在那個長凳上,夏天雖然熱,但也還好,太陽落山落得遲,她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冬天太冷,太陽落山落得早,放學後不多久就黑了,那時她隻能勉強的借著小區裏微弱的燈光。其實簌泠想過,如果她回家就不會像這樣,至少有足夠的光....這些都是她自己自作自受。
那天,簌泠像往常那樣坐在那裏寫作業,不平常的是她遇到了她的第一個朋友。
“我叫桐言”他的聲音像冬天的陽光一樣---不經意。桐言的家裏滿是畫,大多數都是跟自然有關。簌泠第一次去他家時,看見他媽媽正在畫一株快要死的菊花。“我媽媽挺喜歡畫它們”桐言跟簌泠解釋道,而簌泠此時的目光卻被一幅畫給奪走了。
它是一處崖,簌泠驚歎於它的美,崖上花開一地,近乎直線的崖壁,普通懸崖的顏色,可是它的下麵卻是美得醉心的藍,仿佛曾經這裏發生過像這藍色海水一樣哀涼的事...“這是我們去英國東伯恩後,媽媽畫下來的,它的確很美,可是卻是許多人葬身的地方”
簌泠自言自語的說著:“死亡....總是會眷顧那些癡迷的人。”它的確有足夠大的吸引力與震撼力,讓人想融入這藍色,沒人會比這裏更澄澈...因為這畫,簌泠固執地愛上了繪畫。簌泠渴望擁有像大自然一般的創造力,她也想用自己的方式構築這個世界,可是後來她才悲哀的發現,她甚至無法掌控自己的世界。
桐言的媽媽成了簌泠的第一任美術老師,她教了簌泠很多,有時還很好心的給簌泠買繪畫工具。這讓簌泠甚至覺得呆在桐言家比在自己家還要溫暖,她時常在想:這是親情嗎?.
簌泠依舊記得桐言媽媽曾經對自己這樣說“你的眼裏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這是你的幸運,也注定了你的繪畫天賦,可是,你的這種眼光也會成為你進步的枷鎖。你的畫無法給人溫暖,你畫的光,像是垂死的人,而你畫中人的笑,即使表麵燦爛,但我卻感到一種絕望,簌泠,你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孩子,你在你的年紀承受了你不該有的痛苦”簌泠不理解,什麼是不該有的痛苦?既然是不該有,為什麼自己還要去承受......
簌泠的學生時代除了桐言沒有一個朋友,沒人可以忍受她的冷漠,就算上課回答問題簌泠也隻選擇用最少的文字來傳達,她討厭廢話。
初二時,哥哥的結業考試一塌糊塗,簌泠的生活也開始糊塗起來。
媽媽對哥哥的怨氣,理所應當的轉到了簌泠的身上。“你怎麼那麼自私,你的成績好,幫哥哥學習,不好嗎?小氣得要命,真不知道養你有什麼用”每當這時候簌泠就假裝自己是個聾子,依舊做著自己的事。簌泠不知道自己的忍耐力究竟有多大,也不知道每一次的忍耐都會將她變得更加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