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論道(1 / 2)

三人來到了山腳下。

望著眼前的高大而巍峨的大莽山,三人的心中一陣激蕩。

在慕斯大陸絕對沒有這麼高的山峰,這次見到大莽山也算得上是兩人漲了見識,火兒則是第一次走出獅王嶺,對他來說這也是很新奇的。

大莽山,可以說是孽穴最為高大的山峰,山路曲折十八彎。

這山真是高啊,想要翻過這座山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匹力仰望高山道,大莽山無比的陡,那最高的山峰可以直插雲霄,給人一種恍惚感。

周毅隻是看著高聳入雲的山峰,也並沒有說什麼。

我們上去吧……時間不長,周毅便道。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而後化為一道神光向著高山之上衝去。

時間不長,三人的眼前便是映入了一個巨大的山門。

那山門足足有十數丈高,一股浩然大氣之感從上麵擴散而出,在其上雕刻著一隻隻神獸,有著鎮山的意思。

山門浩大並不奇怪,決定強者為自己的住所布置一番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但是在山門下方,兩名身穿道袍的青年靜靜的站立在山門前,在胸口之間是一個巨大的陰陽魚,兩人手持桃木劍,從這兩名青年的身上,三人並沒有感受到淩厲的氣勢,而是感受到了一股飄逸與自然。

看到這種裝束,周毅的心頭一震,小的時候,他便是崇尚古代文化,不僅對古代文字有所研究,也讀到過一些道家的古籍,雖然那時懂得並不是很多,但是卻是記下來了不少,在慢慢的長大之中也是消化了不少。

這明顯是道家的裝束。讓周毅還是有著一股親近之感。

看到這種裝束,匹力和火兒心中自然新奇,這是他們沒有看到的,但是他們卻是沒有絲毫的親近之感。

由於好奇,三人不禁向著前方走去。

兩名身著道袍的青年並沒有做任何的舉動,依舊是靜靜的戰力在山門出,嘴裏念叨著一些東西。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聽著兩名身著道袍的年輕人所念叨的東西,周毅的心中再次一蕩,這是道經?

在地球之時,周毅時常用道經來練字,既能陶冶情操,又不耽誤練字,是個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此刻的周毅的心中生出了絲絲難以置信的感覺,在這裏怎麼會有道經?

你看這兩人叨咕什麼呢?看他們好像很認真的樣子。火兒撓了撓頭,臉上浮現出了一抹憨色,看起來甚是可愛。

三人還在繼續前行,與兩名道士相聚不足一丈。

隻見站在山門左側的道士緩緩的睜開了眼睛,在又邊山門的小道士口中依舊在誦經。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施主,歡迎來我們清風觀作客。小道士麵色平靜的。

施主?火兒的臉上浮現出了一抹狐疑。

這裏沒有人叫做施主,為何叫我們施主?不等周毅回答,四下張望的火兒道。

小道士微微一愣,但是隨即臉上便是浮現出了一抹笑容,並沒有厭惡的表情,依舊和善。

一時有些激動的周毅在頃刻之間沒有反應過來,在反應過來之後,他連忙用手碰了碰火兒。

怎麼了?火兒看向周毅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