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舊夢(1 / 3)

燭龍陷入一個漫長的夢。

那時他不過才剛從蛋裏破殼而出百餘年,以龍平均萬年的壽命來看,還隻是條力量不成熟的幼龍;他當初所居住的地方也尚未被稱作委羽之山,而是叫作鍾山,位於西北一處極寒之地,終年幽暗無光,生靈稀少。

若非鍾山地底深處有靈氣豐沛的億萬年熔岩存在,最終凝聚出他的原形,他這條火龍也不會誕生於這冰雪之間。

然而或許上天果真注定好一切,自從他在鍾山住下後,因為太怕冷於是成天都用火裹著自己才肯出門,想睡時就飛回出生的火山洞窟窩著,還常睡個數月半載都完全一動也不動,導致〝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的說法不脛而走,甚至越傳越誇張,連身長千裏都有,幾乎將他當神看待。

無法否認的是,確實是因為他帶來了光明和火源,才讓此處的生靈逐漸多了起來,會被凡人敬為神祇也算是其來有自。

某日,剛從曆時半年的睡眠裏醒來的燭龍獨自走在一條異常幽深的隧道中,四周焦黑岩壁間皆透著炙灼的紅光,隨著他的腳步一路向外頭的方向前行,能見到焦黑岩壁所覆蓋的部份也逐漸增加,而周圍的氣溫亦隨之直線下降,等他來到洞口,眼前便盡是一片在夜幕中借著天河星光、幽微可見的漫漫細雪與綿延不絕的銀白山巒。

正當燭龍冷得想用火裹住自己時,不速之客的聲音卻也在下一刻響起:

『啾啾。』

『………』外表僅有六、七歲模樣的燭龍板著臉往上看,卻瞪不到那隻膽大包天敢停在他龍角上的小鳥,礙於自尊,他是不會做出用手在頭上亂揮的粗鄙行為的,而用火…鳥兒卻又不至於該死,最後他隻得凝聚出個火團抱在懷裏取暖,這才走出對他人高溫難忍、對他而言卻再舒適不過的火山洞窟。

可惜外頭著實太過寒冷,沒走幾步他就已經冷得忍不住加大火團,卻不料溫暖的火源又立刻接二連三引來其他鳥兒:『啾啾~』

『…………』燭龍麵色瞬間一黑。

待燭龍走到山麓一棵樹梢焦黑的巨大枯木前,他都覺得自己的龍角快被那群啾啾啾個不停的小混蛋壓斷了!

他化回不過二米長的龍形後便飛上樹梢,並由身軀末端逐漸燃起火來裹住自己,而原先停在龍角的鳥兒沒一會就熟門熟路地在枯枝尋了個地方紛紛飛了下去,終於如願趕走那群小混蛋的紅龍這才哼了聲,滿意地盤在樹梢上闔眼假寐。

隻是任憑那上古巨木有著不易燃燒的特性,在龍火的長年肆虐下仍被燒成了枯木,也幸虧它至今仍頑強地屹立在此,才能讓鄰近的生靈有個…嗯、方便取暖的地方。

以天河夜幕為襯,通體火紅的龍在高大的樹梢上成了耀如日月的存在,他帶來的火融去了雪層,讓綠意在這極寒永夜之地得以展現,使生靈不再受冰霜之苦。

鍾山東麵有一座撐天立地的天柱,平常其功能也如同其餘分布各處的天梯一樣,凡界有勇有謀之人可以攀登天梯上天訴冤,而上界的仙族也同樣能藉由天梯隨意到凡界遊山玩水,隻是天柱過於陡峭險峻,所在之處又偏遠苦寒,一般不會有人由此來去。

───但人不會,卻不代表龍不會,上界住處就在鍾山上方的應龍表示:隔壁就有樓梯,是不會有人還傻到繞遠路跑到其他地方才下樓的。

鍾山畢竟是燭龍地盤,水火犯衝之下兩小龍不打不相識,後來一來一往也就漸漸熟識,加上身為水龍的應龍施法在鍾山變出萬年不凍的水池方便此處生靈飲水,收了過路費的燭龍這才睜隻眼閉隻眼,有時甚至連他來了都懶得多看一眼。

那日應龍帶來一張以玉石製成的琴,站在巨大枯木下便朝燭龍說道:『伏羲前些日子造出的琴,我請族裏的工匠幫忙仿製了一張比較小的,雖然沒有伏羲琴能操控人心的特性,不過閑暇時彈彈倒也是不錯的。』

燭龍的眼睛天生有神通,即使未親眼所見,也能得知身周數尺內的事物輪廓,且距離隨力量的增強而日漸擴展,因此他早在應龍開口前就知曉誰來了,而且還帶著一樣從未見過的古怪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