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相識不如偶遇(1 / 2)

林啟兆是七月二十七日跟著李鴻章進京的,因為賢良寺距離皇宮較近,所以他和李鴻章暫住在賢良寺,隨時準備著蒙皇上的召見。

考慮到林啟兆是布衣的身份,按照規矩是不能見皇上的,所以李鴻章還特意給林啟兆捐了一個道台的三品頭銜,明麵上讓他在北洋幫著盛宣懷協管招商局的事務。

這兩天李鴻章都在忙著和戶部打官司,今年應解往北洋的海防協款到現在連兩成還不到,聽也一同進京的盛宣懷私下裏說,中堂大人在戶部都拍桌子罵娘了,可臨了還是被戶部推了個一幹二淨,讓李鴻章找各省督撫要錢去。

“這一說到錢,北洋就成了中堂大人自己的了。”盛宣懷也是一臉的無奈和沮喪,卻也是半分辦法沒有。

就這麼一直到今天,才從宮裏傳來消息,太後和皇上召李鴻章進宮奏對,商議和洋人合辦銀行的事情。

林啟兆對合辦銀行的事情原本就有自己的想法,並不像李鴻章看得那麼重,他之所以認為合辦銀行的事情不可能成功,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是留過洋回來的,看過了外麵那片日新月異的世界,再目睹著舉國上下一片昏昏然的情狀,心裏麵對大清的洋務不免充滿了失望。

看得開了,反倒沒有了那份患得患失的心情,整日裏在京城裏麵閑逛遊玩,畢竟是第一次到京城裏麵來,心中多少還是有著說不出的好奇。

這日晚間,左右也是無事,林啟兆獨自一人離開賢良寺,來到京城的街道上閑逛起來。

深秋的京城,在瑟瑟的秋風中隨處可見拎著鳥籠的旗人,操著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流連在茶館酒肆間。

滿大街都是糖葫蘆、炸糕的叫賣聲,在來往行人穿梭中好不熱鬧。

林啟兆原本是想到琉璃廠那邊去看看,找尋點孤本、字畫什麼的回去拿給老爺子。可走著走著,抬頭看到一家布莊,忽然間想到了老爺子曾經多次提到的,想購買洋人的織布機器開辦織布工廠的事情。

目前,市麵上洋人的機製紗布所占份額已經快接近7成,江南原本手工紡織的土布在洋布衝擊下,由於產量低,售價高,質量也比不上洋布,已經漸漸失去了競爭力。林家其實早有購買洋人的紡織機器,開辦紡織工廠的想法,隻是迫於所謂“十年專利”,一時之間無法著手實施。

“十年專利”指的是光緒初年,在李鴻章的支持下,采取官督商辦的形式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紡織業——上海織布局,並以保護專利的理由,在光緒八年經由李鴻章向朝廷奏準,明令規定:“十年以內隻準華商附股搭辦,不準另行設局。”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想要新辦織布業的話,十年之內隻能以入股的形式和上海織布局合辦,絕不允許私人開辦。

眼下,十年之期已經快要到了。在上海,不僅林家,也很有些人在盯著機器織布這塊肥肉。這次林老爺子同意唐廷樞之請,讓林啟兆出麵幫助李鴻章主持銀行的事務,多少也有著放一些手麵在這裏,為將來林家進入機器織布業打點基礎的心思。

此刻看到布莊的幌子,林啟兆心裏也不覺微微一動,想看看京城裏麵布匹的銷售情況,便信步走了進去。

大約是天色已晚的緣故,布莊已經準備打烊了,店裏麵並沒有多少顧客,隻有兩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在和掌櫃攀談著,一個仆人侍立在一旁。

林啟兆也不在意,隻是隨意打量著櫃台後麵碼放的布匹,看了一會兒,又叫過櫃台裏的夥計,詳細詢問起洋布和土布之間的優劣以及銷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