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生如夏花(一)(1 / 3)

光緒二十一年六月

在經曆了吵嚷紛爭和耐人尋味的一個多月後,山縣有朋憑借自己在陸軍和政界中的威望,聯合大山岩和陸奧宗光等人,以大山岩出任日本首相,迅速穩定住了日本國內的騷動情緒,伊藤博文遇刺事件掀起的驚濤駭浪,終於隨著日本政府的正式表態,漸漸的平息了下來。

對於日本政府在這次事件中的理智和妥協態度,英國公使歐格訥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熱情和支持,畢竟東亞的局勢在一係列的風雨動蕩之後,總算可以暫時的穩定了下來,英國也可以從容將目光投向世界其他地方,避免了深陷在東亞糾纏不清的衝突中不能自拔。

當然,這種表麵上的和平的態勢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事實上在背後也摻雜著許多幕後的交易。日本方麵也充分利用了英國在此次事件中的尷尬處境,在提出妥協讓步的同時,強烈要求英國方麵公開承認日本對朝鮮南部事實上的占領。

而這一點,也恰恰符合此時英國方麵的心態,尤其是英國駐華公使歐格訥,他在提交給國內的報告中,著重指出了此時朝鮮問題的嚴峻性,在未來的日子裏麵,大清和日本這兩個相互敵視的東亞國家,都有可能利用朝鮮問題大做文章,一旦處置不當,就必然會爆發激烈的衝突,因此,由英國出麵維持住一個穩定的朝鮮局勢是必要的,同時也是現實必須的結果。至於朝鮮自身的態度,此時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同時出於對那位大清皇帝的警惕,歐格訥還親自前往紫禁城,與那位大清皇帝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雖然誰也無從知曉兩人究竟具體談了什麼,但是從其後歐格訥給國內提交的報告,和他對外發表的聲明可以隱約猜到,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那位大清皇帝關於朝鮮問題的某種承諾。

至此,東亞局勢在夏天明媚的陽光下逐漸趨向了緩和,大清和日本方麵都未再就朝鮮問題提出任何異議。在朝鮮的中日雙方的軍隊,也按照雙方事實占領的區域,劃分出了一條比較模糊,但是雙方都還能夠接受的分界線。

而一直到三個月後,當英國方麵忽然提出將在兩年內,向大清提供一千萬英鎊的低息借款,以幫助大清改善其混亂的財政體係的時候,在東亞的西方外交界中的部分嗅覺敏銳的人士,才從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中,捕捉到了一絲奇怪的信息,再聯想到此前那位大清皇帝默認了英國方麵對於朝鮮問題的表態,私下裏都不約而同的猜測,當初那位大清皇帝的承諾恐怕也不是沒有代價的吧…………

……………………

京城豐台大營

此時旌旗招展,戰馬嘶鳴,一隊隊原新建陸軍第一鎮,現在的名字叫陸軍第一師的官兵,按照各自的編製,分為三個方隊,在高舉著指揮刀的軍官帶領下,邁著齊整的步伐整隊進入豐台大營的較場內,準備接受檢閱。

滾滾的腳步聲,如沉悶的雷聲一般,激蕩起漫天的塵煙,讓人的心都似乎要隨之跳了出來。豐台大營較場檢閱台前,一個士兵高舉著一麵原新建陸軍的軍旗,像一尊雕像一般,一動不動的屹立在陽光下………

早在半個多月前,光緒便頒布了上諭,定於光緒二十一年六月九日,在豐台大營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一是檢閱剛剛完成整編的陸軍第一師,二是借此機會向中外彰顯大清的國威軍威。

據說在此前的廷議當中,皇上的意思原本是要在京城裏麵,為在甲午中屢建戰功的新建陸軍第一鎮,現在整編而成的陸軍第一師,舉行一個盛大的入城儀式,以此表彰他們在甲午一戰中為國家建立的功勳。

然而這樣的想法剛剛提出,便遭到了軍機處所有軍機大臣的一致反對,就連翁同龢、杜懷川這樣緊跟皇上之人,也是明確表示了反對的態度。而老成持重的李鴻章,也出麵強烈反對這樣過於激烈的舉動,他擔心這樣做會引來朝野物議,要是此時別有用心之人在背後煽風點火,再驚動了院子裏麵的太後,牽連出不必要的是非出來,反而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見眾人都是異口同聲的反對,光緒仔細思量之下,似乎此舉也有不妥之處,隨即便將入城儀式改為在豐台的閱兵儀式,但是堅持一點,此次閱兵儀式準予京城的官員百姓前往豐台大營觀閱,要讓百戰生死過後的將士們,感受到舉國上下對他們赫赫功績的敬意。

“不能讓血染沙場的將士們寒了心,要讓天下人都明白,為國而戰是何等榮耀之事!…………”光緒在養心殿東暖閣內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向眾人展示了自己的決心。見皇上都定下了這樣一個調子,原本眾人都有些擔心屆時人員嘈雜擁擠,恐怕會釀成事端,此時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便議定由軍機處頒布上諭昭告天下。

消息一傳出,京城內外頓時沸騰一片,酒樓茶館大街小巷一時之間熱鬧的簡直沒邊了。要說在這天子腳下萬方中樞的京城,見過的世麵多了去了,閱兵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可自大清開國以來,何嚐有過讓黔首小民都能從旁一睹軍容威儀的事情啊。這股子興奮激動勁,就像是外麵明晃晃的陽光一樣,讓整個京城都有些架不住要眩暈的感覺了。

提前四五天功夫,便有賣茶水糕點各種小食的小商販們,像牽了線一般的湧向豐台大營,在豐台大營外搭起了棚子。就連這段時間京城裏麵滿腹怨言的旗人子弟們,此時也是心思複雜的坐在茶館裏麵,望著大街小巷中熱鬧場麵,有些說不出來的味道。

這次編練新式軍隊,皇上是下了大動作的,不顧滿朝親貴和京城旗人的眾口反對,幹脆利落的將神機營裁撤了。這可是如今京城裏麵,旗人唯一拿的出手來的,勉強可以算作精銳的軍隊了,皇上裁撤綠營這些也就罷了,拿自己個人開刀,砸旗人子弟的飯碗,這不是壞了祖宗的規矩了嗎?可甭管怎麼反對鬧騰,皇上一概不理會,愣是三下五除二把神機營給裁撤了。

好在後來從朝廷裏麵又傳出消息,神機營除了老弱病殘之外,其餘的官兵還是要留用的,據說要成立一個保安團,用來維持地方治安,好歹大部分人的飯碗是保住了,這滿京城呼號連天,就差跪到乾清門的旗人子弟才算消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