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馳騁千裏(1 / 3)

西方人斷言:深圳是一個東方的現代神話,是遠東一道瑰麗的彩虹。國人說:深圳是一個開放的奇跡,是一個創世紀的音符。然而,在有誌男兒的眼裏,深圳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機遇,並能發揮聰明才智和個人潛質的熱土。在深圳眾多外來打工的人中,黎進可以說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人物,從一位普通的“打工仔”到創立深圳市粵天機電製造有限公司成為老板,他以自強、自立在深圳這塊財富的沃土中將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在他行雲流水般對夢想追尋的道路之上,用自己進取和不懈的追求,順暢敏行,自得從容,讓人生的步伐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逐漸展開人生半徑,感受成功起落節拍,成就精彩的每一步。

廣西藤縣是個古今兵家必爭之地,此處扼玉林五屬,拒紅水河、柳江航道,西望不足百裏就是洪秀全稱王的東鄉盤龍,再向西而去即是著名的中共1948年“中秋起義”根據地通挽鎮、達開水庫。明朝督師袁崇煥、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待王李進賢、親王陸順德等曆史英雄人物均出自藤縣;而洪秀全、石達開、李宗仁、白崇禧以及中共的一批精英人物,都曾在這塊土地上演出過波瀾壯闊的曆史戲劇。1972年,黎進就出生在這一塊人傑地靈的地方。而黎進小時候可不懂這些,童年時的他總是滿麵黧黑地從牛背上跳下來,匆匆跑進屋,背起書包,赤腳鑽出門,一溜煙往學校衝去。在那一個貧窮的年代,作為一個農家孩子,他不得不小小年紀就幫助大人挑起一份生活擔子,哪怕挑得很少。

而正是因為貧窮,黎進不得不年紀小小就放棄自己的學業,謀求跳出“農門”,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出路。出於這一種不屈服於出身和命運、不甘於貧窮與平庸的想法,1988年,年僅16歲的黎進就背上行囊,走出了那一個小村莊,來廣東“闖蕩”自己的天地。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正如這一首歌一樣。黎進初闖廣東的曆程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順利。來到廣東後,他很快進入了中山一間服裝廠打工,然而初出“江湖”的他和其它工友一樣都受到“工頭”的欺騙,在這一家服裝廠辛辛苦苦地做了3個月,他僅拿到25塊錢的工資。其時,春節已到,這一點錢還不夠黎進回家的車費,但是逼於暫時無處容身,黎進唯有先回家渡過春節再說。因為路費不夠,在回家經過廣州的時候,剛好一個企業招臨時工,黎進隻好做了4小時的臨時工,獲得了20塊錢的酬金。這時一直饑腸轆轆卻不敢用自己那“寶貴”的二十多塊錢的他才敢花錢吃了碗雲吞麵。而為了保存自己再來廣東的車費,他幾乎是走路回到自己的家鄉的。

初次打工帶來的波折,並沒有嚇倒黎進,過完春節之後,黎進再次來到了廣東佛山,並進入了一家機械設備製造企業,從一位普通工人做起,一做就是六年。為了自己內心中的那一份信念,黎進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在這六年之中,勤奮的工作不僅給他打下了深厚的生產技術基礎,同時在佛山這一個全國著名的五金機械生產和加工集散基地,黎進積累了自己重要資本--人脈、自信、習慣、管理及經驗等等。

1995年,黎進迎來了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一個轉折。當時深圳一家頗具規模的電子生產企業由於生產電子產品虧損,逼使企業向機電產品轉型。而黎進在行業中數年造詣、人品以及其建立的廣泛資源,使這一家企業的管理者對其十分賞識,並邀請他加盟。黎進把握了這一次機會。他風塵仆仆地從佛山起來,立即著手這一個企業生產線轉型的工作。在這一家企業老板提供充分的發揮空間之下,黎進多年厚積薄發的技術、經驗和資源終於彰顯自己的實力: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黎進不僅完成從生產線引進、技術培訓等多項工作,並順利投入生產,使這一家原本虧損的企業在產品轉型後迅速走出虧本的困境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