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下一站,亞洲3(1 / 3)

2.對話銀監會主席劉明康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強調,銀監會鼓勵和支持中小商業銀行通過引進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學習和借鑒國際發達市場銀行的先進服務理念、管理經驗及產品開發與維護技術,提升核心競爭能力。何世紅對此深表認同。

何世紅認為,引進境外戰略投資是必然趨勢,而這將對城市商業銀行產生哪些影響呢?劉明康充分肯定了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對城市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劉明康指出,由於曆史原因,城市商業銀行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製度不健全、產品開發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城市商業銀行體係的健康發展。加之當前大多境內民營企業缺乏必要的銀行經營管理經驗、人才和技能,部分民營企業更是將銀行作為融資工具,僅僅依靠商業銀行自身改革和境內民營企業的加盟難以觸及銀行的問題根源,城市商業銀行需要借助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新鮮力量,來推動改革和發展進程。從9家城市商業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前後的變化看,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後,各行的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管理理念、內部控製等均發生了明顯變化,經營業績也明顯改善。實踐初步證明,引進合格境外戰略投資者確實有助於解決城市商業銀行內部治理結構和機製不完善的問題,有助於改善和提高資產質量,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經營管理、內控及風險防範機製和提升競爭能力。

劉明康指出,城市商業銀行在對外開放中要堅持四點要求:一是要明確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目的。城市商業銀行最缺的不是資本,而是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最終目的是學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城市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二是要根據自身特點、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選擇與自身實力相匹配、業務具有一定的互補性、發展戰略與經營理念相一致的境外戰略投資者進行合作。三是要高度重視合作項目的落實,盡快將外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本土化”,並著力培育和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關鍵是要推出新產品。四是要注重人才培養,著力培養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

劉明康要求,銀行業監管部門要不斷總結城市商業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工作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並使之標準化,以推動其他城市商業銀行共同進步。

何世紅肯定了銀監會對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近年來,在銀行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城市商業銀行在改革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方麵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嚐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截至目前,全國已有上海、南京、西安、濟南、北京、杭州、南充、天津、寧波等9家城市商業銀行引進了境外戰略投資者。2005年,在銀行監管部門的倡導下,已經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城市商業銀行達成協議,每年定期舉行城市商業銀行開放工作年會,總結經驗,交流信息,共同消化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工作的成果。

中國銀監會國際谘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劉明康向國際谘詢委員會委員介紹了中國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勢以及近期監管工作重點。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負責人以及中國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分別就會議有關議題做了介紹。委員們認真聽取了中方的情況介紹,對相關問題發表了看法,並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委員們表示,過去3年來,從最初製定原則、標杆和政策,到各項措施的推行,他們見證了中國銀行業改革穩步推進和銀行監管大大加強的發展曆程,對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方麵取得的重大進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建議,國有商業銀行在完成財務重組和股改後,需要從內部轉變經營機製,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銀行業要加大防範風險的力度,逐步建立風險定價機製,強化信息科技建設,提高內部運作效率和內部控製的有效性;要積極進行金融創新,提高中國銀行業的綜合競爭力;要加強監管人才建設,注重提高監管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3.對話工商銀行董事長薑建清

何世紅問,隨著金融業的開放,各大銀行都做好了應戰準備,工商銀行將從哪方麵下硬功夫呢?“加速金融創新,推動銀行轉型,是疏導和化解結構性、體製性風險的惟一途徑。”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薑建清強調,我國銀行業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必須加速商業銀行改革和轉型,以應對和化解日益頻繁的銀行信用風險。

何世紅問起薑建清對工商銀行的前景預測,薑建清表示,如果按當前的速度穩步發展,工行這樣的大型銀行在10年之內會發展成為市值、規模、資本巨大、世界領先的大型銀行集團。但這些銀行也將麵臨更為錯綜複雜的經營環境和風險,如繼續沿襲現有發展模式,銀行體係在結構和體製上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將會凸顯。

薑建清是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金融現狀後得出上述結論的。他說,從國際來看,全球金融市場整體流動性依然過剩。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使得資本的跨國流動增加,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更成為國際資本投資熱點,這些國家的金融體係麵臨新的衝擊。彙率形成機製的逐漸完善使得彙率彈性日漸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利率和彙率變化給銀行帶來了更大的市場風險。

何世紅強調,從國內來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依然失調。商業銀行承擔了過多吸納社會資金和提供融資的功能,銀行體係出現明顯的流動性過剩趨勢。而流動性相對過剩可能加劇銀行間的過度競爭和部分行業投資過熱及產能過剩等結構性矛盾,進一步提高了銀行信用風險的複雜性。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金融風險過多彙集於銀行體係,大大增加了國內銀行經營的難度。

薑建清針對當前環境下銀行業金融創新及轉型提出了三點意見:

首先,要通過製度創新化解結構性矛盾。打破各個金融市場之間的過渡割裂,實現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有效互動,形成各金融市場子市場之間功能的互補。其次,要加快業務轉型,完善服務功能。商業銀行要推進公司信貸業務和投行業務的互動。再次,要優化收益結構,提高創新能力,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要協調發展,培育持久和領先市場難以複製的競爭力,要依靠自主創新開放更多的金融產品或組合產品滿足客戶全麵需求。

他還建議允許銀行從事股票及企業債券發行承銷等一級市場業務,從體製上改變融資和風險過度集中於銀行體係的格局。

薑建清認為,麵對錯綜複雜的全球化經營環境和風險,銀行業如果繼續沿襲現有發展模式,隨著信貸總量累積,由於缺乏相應的風險對衝的工具和充分的交易的市場,銀行體係在結構上和體製上存在著的深層次矛盾將會凸現。因此加速金融創新推動銀行轉型,是疏導和化解結構性、體製性風險的惟一途徑。

4.對話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

國有四大銀行的改革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經濟體製改革和加快現代化進程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四大很行改革的成敗對中國金融經濟的穩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持金融穩定、防範金融風險、高度重視和推進四大商業銀行改革是關係到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事。

中國銀行是國有四大銀行中資產質量最高的銀行,也是準備第一家改製上市的國有銀行,中國銀行的改製上市對中國金融經濟的穩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任務之重,責任之大。因此,中國金融網總裁何世紅對話中行行長肖鋼,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涉及中行股份製改造的重點。

中國銀行股份製改造的重點和關鍵是轉變觀念,轉換機製。中國銀行將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快內部機製改革和加強內部管理方麵,加大內部改革力度,打牢基礎;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引進戰略投資者,將中國銀行整體改造為中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產權多元化,建立規範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高級管理層製度;以改革為契機,財務重組為起點,法人治理為基礎,以內部管理為重點,綜合處理好改革、發展、風險管理及人員調整的關係;加快推進財務體製改革和重組,對分行盈利目標的考核逐步從利潤額絕對指標向資產利潤率和營運資金利潤率等相對指標過渡;繼續推進銀行卡公司和資金業務改革工作,建立電子銀行管理新體製,全麵整合網上銀行和客戶服務中心等電子渠道;積極穩妥地推進低產低效網點的撤並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