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的下場(1 / 2)

萬事開頭難。

第一腳,郭威已經成功邁出去了,下麵的事,就看天意人力了。而作為一名軍校,隻要選對了靠山,要想出人頭地,在五代實在不是件難事。

因為表現的機會很多:眼下的這個世道,愁吃的,愁喝的,愁用的.唯一不愁的是不愁沒戰打.

開典當行的盼著金融危機,開妓院的盼著道德淪喪,開酒館的盼著天下人失戀,當軍官的當然盼著天下大亂。

機會馬上就來了。

朱守殷造反了!

朱守殷是什麼人?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翻開他的簡曆一看,其人籍貫不詳,出生年月不詳,民族不詳,父母何人也是不詳。而關於他幼年時的記錄,隻有一個小名而已。他的小名叫會兒,跟時下的阿貓阿狗一個意思,一個檔次,從這些看來他不過是一個孤苦零丁的可憐人兒。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要鼓勵他們,讓他們努力,奮鬥,上進,然後出人頭地,創造出咱們中國式的成長夢來。可是朱守殷也不需要多做鼓勵。他的出身淒涼,運氣卻不錯,不知道怎麼回事進了李家,成了李存勖的書僮。因為他有勇(好鬥)有謀(陰謀),所以很受李存勖的器重。到了李存勖當上了皇帝,他也跟著雞犬升天了,做了一個京城治安大隊長。可是,雞犬升天,對天庭來說就不是好事了,因為它們會不講個人衛生,隨地大小便,將天庭弄得烏煙瘴氣,熏得臭不可聞。史記,朱守殷恃恩驕恣,淩侮勳舊,與伶人景進互相勾結,權勢熏天。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誰讓他是當朝皇帝唐莊宗李存勖心腹呢。當年,李存勖與後梁爭占原,打得熱火朝天,李存勖率主力鎮守澶州(今河南濮陽),令朱守殷領兵守衛德勝寨。李存勖知道自己的這個書僮沒有什麼實戰經驗,所以特別叮囑:梁大將王彥章這個人很猛的,可能會搞突然襲擊,你要小心一點。

朱守殷點頭稱是,卻是一轉身,就忘了一幹兩淨,最後,果然被王彥章率精兵在一個雨夜偷襲得手,丟掉了德勝寨,梁兵乘勝進擊,一鼓作氣,連拿下潘張、麻家口、景店諸寨.一時之間,聲勢大振。李存勖得報,大罵:奴才,果然誤我大事!李嗣源請求將這個朱守殷斬首以正軍法。可李存勖罵得深,愛他也很深,竟然赫免其罪,後麵還給封了一個省長的位置坐。

多好的老板,李存勖對他的提拔之恩,護短之情,其深度可說比過桃花潭水。我們的朱守殷隻怕要感激涕零,效犬馬之力以報萬一吧。

可是,不要忘了,奴才永遠是奴才,他們的天性就是有奶就是娘,見風使舵是他們的專長。

後麵,李存勖被天下人背叛,郭從謙領後作亂,圍攻宮門。李存勖急喚心腹朱守殷前來護架。可是,朱守殷也看清了形勢,知道應該站在那一邊了。他將軍隊拉到了洛陽北邊的北邙山,然後坐山觀虎鬥,等聽到李存勖已死,他動了,他一邊叫手下縱馬下山,趁機發國難財搶東西,一邊叫人出城迎接新主子李嗣源。

而對他的老主子李存勖,他已經忘了一幹兩淨,忘了他當年流落街頭,衣食無落,是李家將他收進來,讓他有了安身之所。忘了是誰將他從一個書僮提為軍官,又是誰在他亂了大錯時,極力維護於他,又是誰對他恩寵有加,任他在京城裏飛揚拔扈。這樣的奴才,稱為忘恩負義帝不是太刻薄他吧。

況且,這也不是他最後一次背叛。

在背叛的道路上,他一如繼往,不知疲倦。這會,又反起李嗣源來了。

李嗣源對他不錯啊,登基以後,給他的恩寵比李存勖還要多,朱守殷成了宰相,當了河南尹,還是六軍總指揮。當然,他也清楚,李嗣源對他這麼好,不過是安撫他。因為第二年,他就被請出了京城,外地做官了,可是,官也不小,汴梁市長。汴梁可是大城市,曾經是後梁的首都,這會,也是直轄市級別的。

可是,朱守殷的心裏卻是不安的,也許,自從李存勖死後,他一天也沒有安寧過。李嗣源,跟他的關係可不是那麼好,當年就曾經力主要殺他立軍威。當日,自己還曾經炫武揚武的對李嗣源說過:位高人臣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你還是好自為之,早點滾出京城,找個地方做個地頭蛇算了。

李嗣源能不計前賺放過他?

朱守殷心裏沒底,可一個人的死,讓朱守殷更覺得心神不寧,魂魄不守。

郭從謙被幹掉了。從他當日射死李存勖時他就已經注定會成為李嗣源登位後安定天下,粉飾門麵的犧牲品。理由很簡單,李嗣源是當了皇上,可是他想傳遞給天下人的信息是:我不是來搶皇位的,我是被逼的,而且皇上也不是我殺的,是別人殺的。所以我隻是繼承了皇位,國號還是唐。並且,我也要為殺先皇的人報仇!

李嗣源任命郭從謙為景州市長,然而就在人家去上任的路上,就下令將他誅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