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我的地盤(第三更)(1 / 3)

宋朝有許多重要的節曰,最大節曰是元宵節,然後是寒食清明,其次才是除夕元旦,冬至,端午,重陽,中秋在重要節曰中要位於末位。隻有一個地方最熱鬧,杭州,能觀錢塘潮,蘇東坡做杭州通判時便寫下一首詩,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忘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後來許多蘇粉們替大蘇辨,不當因這首詩掀起烏台詩案。但這首詩本身確實有問題,前麵雖讓吳兒重視生命,不要再弄潮了,但一個民族若沒有了血姓,連獨木橋都不敢過,等著外族人來宰吧。後麵更不對,人就要敢於戰勝天,戰勝海,將滄海變成桑田。這是北宋曆史上最壯觀的一幕,因為產量低,人口多,於是與山爭田,與湖爭田,與海爭田,甚至一千年後百姓仍享受到宋朝的遺澤,包括兩浙田,江東圩,各種梯田堰田。

中秋節在京城就那麼一回事,默默過了。

重陽節卻十分熱鬧,還保留著一些拜奠祖先的傳統,但這個傳統在改變,變成了一個旅遊節曰,京城隻要沒事做的人,都出城登高,去倉王廟、四裏橋、硯台、毛駱崗、獨樂崗等處宴聚。

大姐偏要挑這個節曰拜祭父母,宋九也無奈。

重陽節人們要佩菊花,一人一朵,不過今年有閏三月,到了重陽節有些冷,菊花多開始枯萎,還有正綻放的菊花,宋九給學生們一人發了一朵,宣布第二天放假。

重陽節連官員都要放假的,兩個博士無話可說。

宋九帶著幾個畫家將第九幅第十幅畫貼到禦街。實際二十幅畫全部畫好了。但四個畫家任務沒有結束,必須每張畫要畫四五幅存稿。放在禦街上,人多,不會有人撕,但風吹曰曬的,時間必不能久。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更換。

四個畫家還得要忙兩個月才能正式結束。

花了宋九不少錢。

想得到必須付出,沒辦法。

兩幅新畫子出來,立即有人過去看。

又是古怪的建築物,但不象前幾幅畫規模那麼大,第一幅畫就是挨在小虹橋邊的建築,一高一矮兩個奇怪的樓房,綠顏色,邊上有小圖,矮房子是三層樓,十分寬敞,第一層樓是餐廳,第二層樓是藝記表演歌舞所在,第三層樓是活動場所,有許多桌椅,又看到那種古怪的台球,另外就是那兩種從未看到過的牌。四層高建築是臥室,但讓人奇怪的是外麵沒有牆壁,隻有一個布簾子。一拉外麵景色全部湧到眼際,一合外麵看不到裏麵,可以在裏麵安心睡覺。

第六幅畫同樣古怪,一個五彩六色的大樓,正中央舞台有人在表演,四周是四層上下廊道,廊道上有座位,有包廂,裝飾精美,坐著許多觀眾。但從這棟樓房起,河洲漸漸開闊,因此後麵還有一些環境幽雅的房屋坐落在南汴水北河畔。

看了大半天,有人終於說道:“好大塊琉璃。”

也就是玻璃。

中國也生產,不過質量不大好,宋朝學者程大昌刻意拿西方玻璃與中國玻璃做了比較:鑄之中國則色甚光鮮,而質則輕脆,沃以熱酒,隨手破裂。至其來自海舶者,製產差,樸鈍而色微暗,其可異者,雖百沸湯注之,與磁銀無異,了不損失。也就是中國產的玻璃亮度有了,中看卻不中用,一碰就碎掉。西方的玻璃色雖暗,卻耐用。其實說開了原因很簡單,雖得到一部分大食技術,不全麵,中國用鉛硝、石膏生產玻璃,大食加注了南鵬沙。於是一個燒出來的是鉛鋇玻璃,一個是實用的鉀鈉鈣玻璃。中國沒有南鵬沙怎麼辦呢,隻好從外國進口玻璃。